蚂蚁矿机G1是一款面向以太坊经典(ETC)及零币(ZEC)挖矿的专业级设备,具备高算力输出与稳定运行特性,适用于中小型矿场及个体矿工的高效挖矿需求。本教程旨在为已具备区块链与挖矿基础知识的技术人员提供系统化的部署与操作指导,涵盖从环境准备、硬件配置到挖矿流程优化的全流程内容。由于矿机运行功率较高,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良好的散热条件(工作温度控制在0-40℃)以及正确的电源接地措施,以保障设备稳定性与延长使用寿命。

矿机部署环境准备
为确保蚂蚁矿机G1稳定运行并发挥最佳性能,部署前需对工作环境进行严格规范。首先,环境温度应控制在0-40℃之间,过高可能导致散热不良引发硬件故障,过低则可能影响电子元件正常运作。
在外部设备方面,需准备以下基础配件:一套鼠标与键盘用于操作;一根10A或以上规格、长度不超过1.5米的电源线;一条RJ45网线(长度根据实际布线距离选择);以及一台显示器和对应的HDMI视频线。此外,网络设备不得使用具备POE供电功能的交换机或路由器,以避免电流干扰。
电力配置方面,推荐使用长城1600W PC电源,若选用其他品牌电源,必须确保其输出功率充足且符合PC电源标准。同时,务必做好电源接地处理,以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并防止静电或漏电造成损害。
硬件配置与系统参数
1. 电源适配标准(长城1600W PC电源)
蚂蚁矿机G1对电源适配有明确要求,推荐使用长城1600W PC电源。该电源具备稳定的输出性能和良好的兼容性,能够满足矿机多显卡高负载运行的电力需求。尽管可选用其他品牌电源,但必须确保其额定功率不低于1600W,并符合PC电源规范,严禁使用非PC电源设备,以避免供电不足导致系统不稳定或硬件损坏。
2. 接口布局与连接方式解析
矿机提供标准RJ45网络接口、HDMI视频输出接口及多个USB接口,支持有线网络接入、本地显示调试及外设扩展。部署时需使用10A以上电源线、RJ45网线及HDMI线完成基础连接。为保障通信稳定性,应避免使用带POE功能的交换机或路由器,并确保电源良好接地。
3. 预装系统与驱动版本说明(CentOS 7.3.1611)
矿机出厂预装基于CentOS 7.3.1611定制的Ethecoin Linux系统,集成GPU驱动版本17.30-458935及Claymore 9.7挖矿程序。系统默认开放root权限,密码为“a”,支持ETC及ZEC等主流币种挖矿。用户可根据需要调整系统语言及矿池配置,实现快速部署与高效运行。
挖矿操作全流程指南
1. 开机初始化流程
在完成硬件连接与系统准备后,按下矿机前面板的开机键启动设备。系统将自动加载预装的Ethecoin Linux操作系统(基于CentOS 7.3.1611),并进入默认运行状态。首次使用时建议通过外接显示器查看启动日志,确认系统无异常报错。
2. 矿池配置参数设置(钱包地址/矿工名规则)
进入系统界面后,默认已运行挖矿程序。点击“停止挖矿”以修改配置。选择所需币种(如ETC或ZEC),依次填写以下关键参数:
- 钱包地址:确保为有效接收地址,ZEC协议地址需避免包含“stratum+tcp://”前缀;
- 矿池地址:选择低延迟、高稳定性的矿池节点;
- 矿工名:仅支持子账户名称,不可添加后缀或特殊字符。  
3. 挖矿程序启动与算力监控
配置完成后点击“开始挖矿”,系统将调用Claymore 9.7挖矿程序执行任务。通过运行日志窗口可实时查看全局算力及每块显卡的工作状态。建议定期检查算力波动情况,结合网络延迟优化矿池连接策略。
4. 显卡状态实时检测方法
为保障硬件稳定性,可通过终端命令行工具进行显卡状态监测。在桌面右键打开终端,输入nvidia-smi指令,系统将输出GPU核心频率、温度、显存占用等关键指标。若发现某块显卡算力异常下降或温度过高,应立即暂停该卡工作并排查散热或电源问题。  
优化建议与风险提示
在使用蚂蚁矿机G1进行挖矿时,合理的参数配置和操作规范对提升效率、降低故障率至关重要。以下从显存频率调节、矿池连接异常排查及代币地址格式三方面提供优化建议。
首先,在显存频率设置上,官方推荐将显存频率设定为1000MHz,该值在稳定性和算力表现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不建议用户擅自调整核心频率,过高电压可能引发电源负载异常甚至损坏显卡硬件。
其次,若矿池连接失败,应优先检查网络配置是否正确,确认矿池地址、端口及钱包地址无误。同时需注意,部分协议(如ZEC)在填写钱包地址时应避免携带“stratum+tcp://”前缀,否则可能导致连接失败或程序兼容性问题。
最后,矿工名设置仅支持子账户格式,不可添加额外后缀。此外,挖矿过程为匿名机制,矿池端可能无法直接显示矿工信息,实际收益仍基于所填钱包地址结算。建议定期通过本地终端命令(如nvidia-smi)监控显卡状态,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