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南欧岛国,已然成为加密企业布局欧洲的关键门户。凭借其2018年推出的监管框架,诸多企业可较为轻松地过渡至MiCA体系,吸引了大量加密巨头目光,众多头部交易所纷纷在此寻求牌照。
MiCA生效后,马耳他快速审批的举措引发诸多争议。数周内便向欧易等头部交易所发放牌照,持牌企业可在30国经济区通行运营。然而,业界对此质疑声不断,怀疑其尽调是否充分、审批是否过于仓促。
这其中凸显出监管便利与风险隐患的核心矛盾。一方面,马耳他快速适应监管变革的能力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通道;但另一方面,诸如Elliptic副总裁等人士质疑其快速审批背后是否具备相应执法能力,毕竟招商引资和牌照加速相对容易,而持续监管机制以及专业的加密执法团队才是确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马耳他监管框架的构建与过渡机制
2018年《虚拟金融资产法案》奠定制度基础
2018年,马耳他推出的《虚拟金融资产法案》(VFA)意义重大,为其向MiCA体系的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法案被官方认定为“与MiCA基本等效”,明确规定在2024年12月30日前持有VFA牌照的企业,可享有MiCA快速通道及预授权资格。这一举措使得马耳他本土已有的相关企业能够凭借成熟的制度,在监管变革过程中获得审批加速的优势,为后续的监管框架构建及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MiCA过渡期预授权机制的设计逻辑
监管机构秉持着一定的设计逻辑来推动MiCA过渡期的预授权机制。其表示,通过利用本土已相对成熟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让现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审批流程上实现加速。这种机制旨在平衡监管效率与风险把控,基于当时企业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慎评估,在保障一定监管力度的同时,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便利,以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实现平稳过渡。
欧易、Crypto.com等头部企业的案例验证
诸多头部企业的案例可对马耳他的监管机制进行验证。例如欧易,其早在2018年便在马耳他开展运营,并于2023年申请MiCA时已持有VFA牌照,随后通过马耳他的快速审批获得MiCA预授权。然而,一个月后该公司支付5亿美元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涉及无证经营指控,且马耳他监管机构还曾因其违反反洗钱规定罚款120万美元。这显示出尽管获得了快速审批,但企业后续仍可能面临各类合规问题。
另一加密巨头Crypto.com于今年1月通过马耳他获得MiCA牌照,其虽在迪拜等多国持牌,但也曾在荷兰因无证运营被罚285万欧元。这些案例表明,马耳他的监管框架及预授权机制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需进一步审视其对企业长期合规监管的有效性以及风险把控能力。
监管实质性的争议与质疑
1. Elliptic对执法能力不足的警示
Elliptic副总裁Liat Shetret指出,小司法管辖区确实能更快适应监管变化,但对于马耳他快速审批的情况,其质疑是否配备了相应的执法能力。在监管变革中,招商引资和牌照加速发放或许相对容易达成,然而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持续监管机制以及拥有专业的加密执法团队。若仅有快速审批而缺乏后续强有力的执法保障,那么监管的实质效力便存疑,可能无法真正规范区块链行业的健康发展。
2. 行业对专业监管能力的正反观点交锋
在行业内,对于马耳他的监管能力存在不同观点。一方面,当地加密从业者认为马耳他对数字资产监管的熟稔程度是其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监管能力来应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马耳他律所GTG合伙人Ian Guaci却指出,企业需要专业连贯的监管,而对于新实施MiCA的国家而言,未必都能具备这种能力。这反映出行业内对于马耳他等地区在专业监管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正反观点交锋,也凸显了监管能力在区块链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争议性。
3. 波兰交易所CEO的“快餐式审批”批评
波兰最大交易所Zondacrypto CEO Przemysław Kral以“快餐与米其林餐厅”作比,对马耳他的审批方式提出批评。他直言“MiCA审批不该像点快餐般随意”,并以欧易四天获批的案例来说明问题。他认为获取MiCA牌照不应如此简单轻松,这种“快餐式审批”可能无法对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进而影响监管的质量与效果,无法确保区块链行业在合规的轨道上稳健运行。
法国与马耳他的监管模式对抗
1. AMF对“快餐式放行”的风险警告
法国监管机构对MiCA审批存在的“快餐式”放行风险发出了警告。AMF主席指出,部分产品在快速获批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降低监管标准的现象。这是因为在MiCA的授权流程中,存在着透明度不足的问题,且各成员国审批标准差异显著。虽然ESMA与EBA设立了协调机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未达到统一的标准。这种情况使得一些快速获批的产品可能无法受到足够严格的监管,从而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呼吁加强ESMA的协调作用,以防止企业单纯选择最宽松的审批地来获取牌照。
2. 法国严格审批导致企业流失的实证
法国在区块链监管方面遵循较为严格的ESMA标准。例如法国AMF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而相比之下,马耳他等国在技术细则尚未完备时就发放牌照,甚至创设了MiCA未授权的“预批准”程序。这种监管差异导致企业在选择运营地时倾向明显。如法国仅批准了3家CASP,其严苛的审批标准致使欧易在去年7月放弃了法国市场,转而选择审批相对宽松的马耳他等地区,这一情况充分说明了法国严格审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流失。
3. ESMA对成员国审批标准的协调困境
ESMA虽设立了协调机制来规范成员国的审批标准,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仍面临诸多困境。MiCA的授权流程本身就存在透明度问题,各成员国在审批时所依据的标准差异显著。就如法国与马耳他在牌照发放上的不同做法,法国严格而马耳他相对宽松,这使得企业在选择审批地时有了可操作的空间。欧盟监管机构虽已意识到问题并采取行动,如在Bybit遭黑客攻击后,多国监管机构敦促ESMA调查欧易并审查马耳他审批程序,且据消息显示ESMA已对某监管宽松的成员国启动“同行评议”,但要真正实现成员国审批标准的有效协调,仍任重道远。
欧盟加密监管的结构性矛盾
1. 集中化监管与成员国自主权的博弈
在欧盟加密监管领域,存在着监管集中化与成员国自主权之间的平衡难题。MiCA虽旨在追求欧洲统一标准,但各国在审批过程中仍保有自主空间。如法国AMF严格遵循ESMA标准,审批较为严苛,而马耳他等国在技术细则未完备时就发放牌照,甚至创设MiCA未授权的“预批准”程序。这使得企业在选择审批地时出现明显倾向,像欧易就因法国的严苛标准而放弃其市场。这种差异反映出欧盟在决定是采取联邦制集中决策以抗衡中美,还是保持去中心化尊重各国专业优势上的纠结,毕竟权力过度集中会损害成员国利益,而过度分散又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管力度。
2. Bitpanda等企业遭遇的牌照等效性问题
加密企业面临着各国MiCA执行标准不一带来的困扰,牌照等效性问题凸显。以Bitpanda交易所为例,其在2024年1月获得德国BaFIN牌照时强调是立即生效的正式牌照,而非某些司法管辖区发放的“原则性批准”。作为同时持有奥地利、马耳他和德国MiCA牌照的交易所,虽未直接置评,但也暗示了对不同地区牌照等效性的质疑。这种差异使得企业在不同成员国运营时,可能面临不同的监管要求和待遇,增加了运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3. 欧洲法院对“黄金签证”计划的判决启示
除上述矛盾外,马耳他的“黄金签证”计划也引发关注。欧洲最高法院裁定该国向投资约百万美元者出售欧盟公民身份的此计划违法,欧盟委员会指出该计划为洗钱、逃税和腐败敞开大门。虽“黄金签证”与加密监管无直接关联,但该国引进富豪与加密巨头的模式存在相似性。如欧易中国籍创始人孙宇晨2024年3月已取得马耳他护照。这启示我们,在监管层面,类似的吸引资源模式可能存在监管套利空间,若不能有效规范,会影响整个欧盟加密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加密监管套利的深层影响
1. “投资入籍计划”与加密产业政策的相似性
马耳他的“投资入籍计划”曾引发诸多争议,其向投资约百万美元者出售欧盟公民身份的“黄金签证”计划被欧洲最高法院裁定违法,被指为洗钱、逃税和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虽该计划与加密监管无直接关联,但在引进富豪与加密巨头的模式上存在相似性。比如欧易中国籍创始人孙宇晨于2024年3月取得马耳他护照,这显示出在吸引特定人群方面,两者有着类似的运作逻辑,都是通过相对宽松的条件吸引资源流入。
2. 孙宇晨案例揭示的富豪迁徙路径
以孙宇晨为例,其取得马耳他护照这一情况,反映出部分富豪在面对不同地区监管差异时的选择路径。当某些地区监管相对宽松且能提供诸如身份获取等便利条件时,便会吸引他们前往。这种迁徙路径并非个例,在全球监管环境不均衡的背景下,富豪们往往会选择对自身财富管理及业务开展更为有利的地区,而马耳他在一定时期内因其监管便利成为了这类人群的选择之一。
3. 合规专家对监管套利空间的批判
一位曾为多国CASP提供服务的匿名合规专家指出,欧洲监管体系存在套利空间,企业可择易而行。若因他国审批迟缓而使众多企业涌向马耳他等监管相对宽松之地,这意味着未能为正规交易机构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体系。监管套利空间的存在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与规范性,不利于区块链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完善规范。
结论:平衡创新与风险的未来路径
1. 总结马耳他模式对欧盟监管体系的冲击
马耳他凭借2018年《虚拟金融资产法案》及相关快速审批机制,为加密企业提供了通往MiCA体系的便捷通道,吸引诸多头部企业入驻。然而,其快速审批模式引发诸多质疑,如尽调是否充分、执法能力是否匹配等。这种模式冲击了欧盟监管体系,凸显了成员国在MiCA审批上的自主性与欧盟追求统一标准间的矛盾,也使得监管标准的一致性受到挑战。
2. 预测ESMA加强审查后的行业影响
ESMA加强审查后,预计行业将面临洗牌。一方面,部分通过马耳他等宽松审批渠道快速获牌的企业,若存在合规瑕疵,可能面临整改甚至吊销牌照风险,如欧易虽获马耳他预授权及牌照,但后续仍因违规被罚款。另一方面,这会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实质合规,推动行业整体监管水平提升,不过也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因合规成本增加而发展受限。
3. 提出建立有效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为平衡创新与风险,建立有效监管体系至关重要。首先,欧盟应明确统一的监管核心标准,减少成员国审批的过大差异。其次,加强对监管机构专业能力建设,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加密执法与监管能力。再者,建立动态的监管评估机制,定期审查监管政策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以适应区块链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与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