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哈希率创新高!941M TH/s意味着什么?

比特币哈希率在2025年7月15日创下1194.6 EH/s(即1.1946 ZH/s)的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标志着比特币网络算力进入全新量级。这不仅是技术迭代与资本涌入的直接体现,更深刻影响着网络安全、挖矿行业格局与全球能源争议,其背后是技术、政策与市场的多重力量交织。

image.png

哈希率:从“数字”到“算力实力”的核心指标

哈希率(Hash Rate) 是衡量比特币网络算力的核心指标,代表全网每秒可执行的哈希运算次数。1194.6 EH/s意味着网络每秒能完成约1.19×10²¹次哈希计算——这一算力若用于传统计算,相当于全球所有超级计算机算力总和的数万倍。从数据维度看,这一数值较2023年的400 EH/s增长近2倍,反映出挖矿行业在两年内的爆发式扩张。

算力飙升的三大核心驱动力

哈希率突破的背后,是技术迭代、能源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共振:  

1. 技术军备竞赛:从“芯片”到“矿场”的全面升级

矿机硬件的迭代是算力增长的基石。当前主流ASIC矿机已进入3nm制程时代,单台设备算力较2022年提升40%,而功耗比(J/TH)下降至18J以下。与此同时,大型矿场加速规模化布局,例如Bitfarms在加拿大魁北克的矿场算力达11.1 EH/s,占全网近1%,形成“芯片迭代+集群扩张”的双重驱动。  

2. 能源成本优势:可再生能源与政策红利

能源成本占挖矿总成本的60%-70%,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成为关键变量。2025年全球水电、风电平均成本降至0.02美元/千瓦时,较2023年下降30%,推动矿场向能源富集区迁移。美国德州凭借页岩气伴生电力(成本低至0.015美元/千瓦时)和州政府提供的“绿色能源补贴”,吸引Marathon、TeraWulf等企业建设超大型矿场,当地算力占比已升至全球22%。  

3. 市场信心提振:ETF获批后的资本涌入

2024年美国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后,机构资金加速入场,推动比特币价格在2025年7月站稳7万美元。价格上涨刺激矿工扩产意愿——矿机制造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的2025年Q2订单量同比增长180%,而头部矿企通过股权融资(如Marathon增发募资12亿美元)扩大算力规模,形成“价格上涨-算力扩张-网络信心增强”的正向循环。

1194 EH/s背后的四重关键影响

哈希率破纪录并非孤立事件,其连锁反应正重塑比特币生态:  

1. 网络安全:51%攻击成本升至“天文数字”

哈希率直接决定网络抗攻击能力。按当前算力计算,发动一次持续1小时的51%攻击需控制至少597 EH/s算力,对应硬件成本超230亿美元,且需消耗相当于1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的能源。这一“高门槛”使比特币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去中心化网络之一,进一步巩固其“数字黄金”的价值存储属性。  

2. 挖矿难度:中小矿工面临“生存红线”

比特币网络每2016个区块(约14天)自动调整挖矿难度,以维持10分钟/区块的出块速度。2025年7月难度同步升至48.67T,较2024年翻倍。对于散户矿工而言,单台矿机日均收益已降至0.003 BTC(约210美元),而新一代3nm矿机单价超1.2万美元,投资回收期拉长至14个月(2023年仅为6个月)。数据显示,2025年Q2全球散户矿机算力占比已从2023年的35%降至18%,行业加速向头部集中。  

3. 能源争议:“绿色挖矿”叙事遭遇现实挑战

尽管矿工强调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头部矿企宣称达65%-75%),但绝对能耗仍引发争议。剑桥大学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显示,2025年比特币年耗电量达184 TWh,超过挪威全国用电量(143 TWh)。欧盟委员会已提出《加密资产能源监管法案》草案,拟对碳强度超500g CO₂/MWh的矿场征收额外20%碳税,这可能迫使高能耗矿场向监管宽松地区迁移(如中亚、拉美)。  

4. 行业分化:头部矿企的“规模霸权”

算力集中推动利润向低成本玩家倾斜。TeraWulf凭借其怀俄明州核电厂合作项目(电力成本0.008美元/千瓦时),2025年Q1毛利率达42%,而依赖电网电力的中小型矿企毛利率不足15%。行业CR10(前10矿企算力占比)已从2023年的45%升至61%, Marathon、Riot Platforms等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如Riot收购加拿大矿场公司Core Scientific)进一步扩大优势,“强者恒强”格局加速形成。

未来展望:算力竞赛的“边界”与“破局点”

哈希率增长的背后,技术瓶颈与外部约束正逐渐显现:  

  • 技术极限逼近:3nm芯片制程已接近硅基半导体物理极限(理论极限为1nm),矿机算力提升速度将从年均40%放缓至2027年的15%。矿工开始探索“系统级创新”,如液冷散热(可降低15%功耗)、模块化矿场(部署效率提升30%),甚至有企业试点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供电(如美国NuScale与Layer1 Energy合作项目)。
  • 监管重构算力地图:欧盟碳税若落地,预计将导致欧洲算力占比从当前18%降至2027年的8%,而东南亚(水电资源)、非洲(地热资源)可能成为新兴算力中心。中国虽未开放境内挖矿,但已有矿企通过“离岸注册+跨境电力采购”模式布局老挝、哈萨克斯坦,规避监管风险。
  • 可持续性与安全性的平衡:网络安全依赖高算力,但高算力伴随高能耗争议。未来行业可能形成“分层演进”——基础层(比特币)维持高算力安全,而Layer2网络(如闪电网络)通过优化算法降低能耗,实现“安全-效率-环保”的三角平衡。

image.png

1194 EH/s的哈希率不仅是一个数字里程碑,更标志着比特币挖矿进入“技术壁垒+资本壁垒+能源壁垒”三重门槛的新阶段。对于投资者,这反映网络基本面强健;对于矿工,这意味着“军备竞赛”升级;对于监管者,则需在创新与可持续性间寻找平衡点。比特币的未来,正由每秒1.19×10²¹次的哈希运算,书写着去中心化网络与现实世界的复杂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