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国际进军加密交易引爆港股币股热潮

6月25日,国泰君安国际股价表现惊人,盘初飙升80%,盘中更是暴涨逾190%。其背后是该传统金融券商高调进军币股赛道,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开展加密货币交易服务。此前,已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布局比特币、以太坊资产配置,且《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带来政策催化,港股市场“币股热潮”悄然兴起。

当下,港股市场与加密金融融合渐成趋势。传统金融机构如国泰君安国际加速向Web3金融转型,而诸多港股上市公司涉足加密资产配置,这些都在推动二者深度融合。

本文将围绕此现象,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先剖析国泰君安国际股价暴涨事件背后的业务转型逻辑;再深入探讨港股市场与加密金融融合趋势下的各类表现与影响;最后阐述用于全面解读这一复杂行业态势的核心分析框架,以助读者深入理解相关发展动态。

国泰君安国际的Web3战略转型路径

1. 母公司背景与传统金融业务基础

国泰君安国际是国泰君安证券旗下的重要子公司,其母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颇具规模与影响力。国泰君安证券由原国泰证券、君安证券于1999年8月合并而成,堪称“航母级”券商。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与国泰君安证券并无合并关系。该“航母级”券商在传统金融领域根基深厚,为个人和机构客户提供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服务。国泰君安国际主要通过六个业务部门运营,经纪部负责向客户提供证券、期货、期权及杠杆外汇买卖、经纪及保险经纪服务等传统金融相关业务,这为其后续向Web3领域转型奠定了一定业务基础。

2. 虚拟资产交易牌照获批的技术细节

2025年6月25日,国泰君安国际取得重大进展,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证券牌照升级,成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及相关意见服务的综合牌照持有者,且为首家获此全方位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资格的香港中资券商。这一牌照升级意味着其服务范围将全面覆盖虚拟资产交易、交易过程中的专业意见提供,以及发行和分销包括场外衍生品在内的虚拟资产相关产品。此后,客户可通过其平台直接交易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及USDT等稳定币等多种虚拟资产,有力推动了其向Web3金融的转型进程。

3. 证券代币化与RWA布局的具体实践

自今年1月起,国泰君安国际便积极向香港证监会递交相关计划并获批准。其获批了代币化结构性票据、基金与数码债券的发行与分销计划,目标是将传统金融产品映射上链,获批时间分别为今年4月及5月。其策略更偏向于“链改”与“证券级资产代币化”,与HashKey等平台聚焦交易场景不同,它更像是扮演“链上资产证券化”的投行角色,比如可能为客户承销“代币化国债”,并提供链上交割服务,以此在证券代币化与RWA布局方面展开具体实践,加速自身Web3战略转型。

加密金融双轨制:国泰君安与HashKey的模式对比

1. 传统券商VS加密原生平台的战略差异

国泰君安国际作为传统券商切入加密交易服务,是以其传统券商身份为根基,从资产代币化着手,逐步拓展至合规虚拟资产交易服务领域。例如,今年1月起,它向香港证监会递交并获批代币化结构性票据、基金与数码债券的发行与分销计划,旨在将传统金融产品映射上链,发挥类似“链上资产证券化”投行的作用,不直接参与加密货币交易,而是可能承销“代币化国债”等并提供链上交割服务。

与之相对,HashKey作为香港具代表性的持牌加密交易平台,是从合规出发,搭建机构级基建,再稳步拓展散户市场。它已面向零售用户开放BTC与ETH现货交易,打通与本地银行的出入金路径,同时提供OTC、托管服务等,更聚焦于交易场景,对于加密原生用户而言,是“合规但去中心化友好”的入口,方便用户进行诸如买BTC、链上质押、USDT套利等操作。

2. 资产代币化与合规交易场景的互补性

国泰君安国际侧重于“链改”与“证券级资产代币化”,通过将传统金融产品代币化,为传统金融资产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开辟新途径,这有助于提升金融资产的流通性与创新性。而HashKey在合规交易场景方面表现突出,其搭建的交易平台及提供的多种服务,如现货交易、OTC、托管等,保障了加密货币交易的合规性与便利性,使得用户能够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顺畅地进行各类加密货币相关交易。二者在资产代币化与合规交易场景方面各有侧重,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关系,共同丰富了加密金融的生态。

3. 机构服务与零售市场的定位分野

国泰君安国际的服务更倾向于面向机构客户,在资产代币化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发行与分销上发力,扮演着类似传统投行的角色,为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而HashKey则在满足零售用户对加密货币交易的基本需求上表现出色,通过开放现货交易、提供便捷出入金路径等举措,吸引了众多零售用户参与到加密货币交易中来。这种机构服务与零售市场的不同定位,使得二者在加密金融市场中各据一方,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推动着加密金融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image.png

政策催化下的港股币股生态演变

1. 《稳定币条例》实施的市场影响

香港立法会通过的《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正式生效,首批发币机构已确定。此条例的实施对市场产生了多方面影响。一方面,相关稳定币概念股如众安在线、京东集团、连连数字等集体大涨,这反映出市场对稳定币相关业务发展的积极预期,刺激了投资者对这类概念股的关注与投入。另一方面,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特殊存在,其规范化发展有望为港股市场中涉及加密业务的企业提供更为稳定的交易媒介与价值锚定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交易的活跃度与市场的稳定性,推动港股币股生态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2. 港股企业持有加密资产的财务逻辑

当下,港股市场出现了企业持有加密资产的趋势,如博雅互动自2023年起购买和持有比特币,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有数量可观,且股价在4 - 5月间实现翻倍。国富创新、蓝港互动等企业也有类似举动。从财务逻辑来看,企业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类似于美股中“微策略路径”,通过融资、发债等方式持有加密资产。当加密资产价格上涨时,企业资产价值随之增加,可能带动股价上升,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收益。同时,持有加密资产也可作为企业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一种尝试,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与机遇。

3. 监管框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

在政策监管框架下,港股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推动。以国泰君安国际为例,其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证券牌照升级为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及相关意见服务的综合牌照,这促使其服务范围全面覆盖虚拟资产交易等多方面业务。类似HashKey这样的持牌加密交易平台,也在积极拓展稳定币、资产代币化等基础设施。监管框架的完善使得企业在合规前提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合法性与安全性,也为港股币股生态的持续演变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促进各类加密业务的有序开展与创新发展。

全球视角下的币股市场联动效应

1. 微策略模式在港股市场的适应性分析

在全球范围内,美股曾掀起“上市公司囤币潮”,诸多企业效仿微策略路径,通过融资、发债等手段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部分企业股价因此暴涨。在港股市场,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如博雅互动自2023年起购买和持有比特币,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有相当数量的BTC和ETH,其股价在4 - 5月间实现翻倍。此外,国富创新、蓝港互动等也有购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举措,且在相关行情中受益。这表明微策略模式在港股市场有一定适应性,不过港股市场有其自身特点和监管环境,企业在采用该模式时需综合考量诸多因素,如监管政策变化、市场投资者情绪以及自身财务状况等,以更好地实现资产配置与股价提升的平衡。

2. 数字资产托管与区块链浏览器企业的协同发展

在港股市场的加密业务布局中,除了企业效仿微策略模式囤币外,专注于区块链浏览器的欧科云链、聚焦数字资产托管业务的新火科技等企业在5月行情中持续走强。数字资产托管企业为加密货币提供安全存储与管理服务,保障资产安全;而区块链浏览器企业则通过提供链上数据查询、分析等功能,助力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二者协同发展,托管企业可借助浏览器企业提供的准确数据,优化托管策略;浏览器企业也能依托托管企业的业务拓展,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其数据服务,从而共同推动港股市场加密业务生态的完善。

3. 传统金融与加密资本的流动性重构

随着国泰君安国际等传统金融机构切入加密交易服务领域,传统金融与加密资本的流动性正在发生重构。国泰君安国际获得香港证监会批准,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等服务,这使得传统金融的资金池与加密资本有了更多交融机会。一方面,传统金融的庞大资金有望流入加密市场,为其带来更多流动性;另一方面,加密资本也可能借助传统金融的渠道与服务,实现更规范、更广泛的流动。然而,这种流动性重构也面临诸多挑战,如监管合规要求、市场风险把控等,需各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image.png

未来展望:合规化与证券化的双向演进

1. 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标准化进程

随着行业发展,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正迈向标准化。以国泰君安国际为例,其获香港证监会批准将现有证券牌照升级,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及相关意见服务,成为首家获此全方位资格的香港中资券商。这一举措为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在合规框架下的标准化提供了范例,未来有望促使更多机构遵循类似规范,推动整个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的标准化进程,使其更加规范、透明且可被监管。

2. 代币化证券产品的创新空间

在当前环境下,代币化证券产品展现出较大创新空间。如国泰君安国际已获批代币化结构性票据、基金与数码债券的发行与分销计划,旨在将传统金融产品映射上链。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传统金融产品赋予了新的形式与活力,还能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交易效率、降低成本等,未来或会催生出更多类型的代币化证券产品,进一步丰富市场。

3. 港股市场在全球加密金融版图中的定位

港股市场在全球加密金融版图中的地位正逐渐凸显。一方面,有像国泰君安国际这样的传统券商积极布局加密业务转型;另一方面,诸多港股上市公司参与比特币、以太坊等资产配置。加之相关政策如《稳定币条例》的催化,港股市场在全球加密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有望持续提升,未来或成为全球加密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一环,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与业务的关注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