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近期已然成为行业焦点,诸多相关事件不断涌现,如GENIUS Act通过、Stripe整合稳定币支付功能、部分股价的大幅上涨、大额存款上限达成以及各大机构在稳定币领域的布局等。这些动态不仅反映了市场对稳定币的高度关注,也预示着其在金融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监管框架完善带来的信心提升
曾经,监管问题被视作稳定币发展的阻碍,然而当下却转化为推动力量。传统金融领域从业者过去因对稳定币缺乏理解、未达成共识且合规工具不足而持观望态度。但随着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渐清晰,企业对稳定币的信心大幅提升。据Fireblocks的数据,监管框架使得企业对稳定币的信心增长幅度达80%,且86%的公司已建立稳定币基础设施,足见银行和机构对此转变已做好充分准备。
四大核心方向的总体定位
展望未来,稳定币生态大概率会朝着支付、合规、链上外汇、机构收益拓展这四个核心方向发展。在支付方面,稳定币用途将不断拓展,不仅用于交易,还会涉及支付、储蓄等业务。合规层面,更成熟友好的合规解决方案亟待完善,以助力发行方遵循相关政策。链上外汇市场有望形成更高效的24/7全天候交易模式。而随着生态碎片化加剧,在机构收益拓展领域,更多实物资产策略、固定收益产品及聚合型产品等也将不断涌现。
支付场景的深度拓展
1. 跨境支付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颠覆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对传统金融体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颠覆。其具备即时结算的特性,能让资金快速到账,相较于传统跨境转账系统的缓慢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资金流转效率。同时,成本更低,减少了跨境支付过程中的手续费等支出,使得企业和个人在进行跨境交易时能节省不少费用。再者,其具有更高的透明度,交易信息可追溯,让各方能清晰了解资金流向。而且,稳定币提供了无需许可的美元访问渠道,为新兴市场的跨境支付带来了极大便利,解决了传统跨境转账系统缓慢且不透明的问题,释放了此前被困住的资本。例如,由Dragonfly Capital支持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ConduitPay,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进口/出口业务中需求激增,推动平台交易量增长16倍,实现了年化支付额达100亿美元的里程碑,这充分彰显了稳定币方案在跨境支付领域需求的快速上升态势。
2. 新兴市场P2P交易与汇款需求激增
近年来,在新兴市场中,稳定币的P2P交易与汇款需求呈现出激增的趋势。从2025年的加密货币采用指数报告可知,全球加密采用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有8个国家的增长实际上是由点对点(P2P)交易和汇款需求驱动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兴市场,尤其是低收入国家,获取美元等稳定货币的渠道往往受限,而稳定币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无需许可的美元访问途径,能够帮助当地企业和个人对冲本地货币的剧烈波动,给予了必要的保护。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提升,稳定币在新兴市场的采用率预计还将进一步增长。
3. 电商平台整合稳定币支付的商业价值
电商领域也逐渐成为稳定币发挥重要作用的舞台,其整合稳定币支付具有显著的商业价值。对于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头而言,采用稳定币支付能够降低网络费用,进而将收入提升高达62%。而对于支付处理方如Stripe来说,也能从稳定币支付中获取更高的利润率,这无疑会进一步激励它们整合稳定币支付功能。通过这种方式,稳定币在电商领域释放出了巨大潜力,不仅为商家和支付处理方带来了实际利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支付选择,有望推动全球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4. Web2支付巨头的生态布局案例
Web2支付巨头们已敏锐察觉到稳定币支付的发展前景,纷纷展开相关生态布局。例如Shopify通过Stripe接受USDC支付,为其用户提供了稳定币支付的便捷途径。Paypal更是推出市值达10亿美元的稳定币pyUSD,可作为支付渠道使用,进一步拓展了自身在支付领域的业务范围。沃尔玛和亚马逊也计划开发自己的稳定币,一旦落地实施,将对电商支付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案例表明,Web2支付巨头们正在积极拥抱稳定币支付,随着监管壁垒的逐步解除,稳定币支付在未来有望实现无处不在的局面,届时将在全球商业生态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合规基础设施的构建与演进
1. GENIUS Act与MICA监管框架对比分析
在稳定币的监管领域,GENIUS Act和MICA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监管框架。尽管各州的监管规定存在差异,但这二者对稳定币未来发展的塑造作用不容小觑。
GENIUS Act主要服务于消费者保护和国家安全两大关键目的。在消费者保护方面,要求稳定币必须完全以高流动性资产(如期限不超过93天的国库券或现金)作为支持,且每月需在官网公开储备组成、赎回政策及相关费用;同时禁止使用“USG”或任何“法定”货币作为营销或宣传材料,在破产情况下,稳定币持有者拥有优先索偿权,并且发行方不得为1:1支持的稳定币提供收益或利息。在国家安全条款方面,涵盖银行保密法合规(包括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控及记录保存,报告任何可疑活动等)、发行方需具备冻结和销毁代币的能力以及能够禁止不合规的外国发行方进入美国市场、在阻止外国实体交易前,财政部长需尽可能与稳定币发行方协调等内容。
MICA同样在稳定币监管方面有着自身的规定和侧重点,虽本文暂不展开其具体细节,但与GENIUS Act相比,二者在监管范围、具体要求细则等方面存在不同,这些差异影响着稳定币发行方及相关机构在不同框架下的运营策略与合规举措。
2. 合规工具的核心功能(储备审计/交易监控/制裁执行)
合规工具在稳定币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储备审计、交易监控以及制裁执行等方面。
储备审计方面,要求企业能够准确识别、冻结、跟踪并公开披露储备,确保稳定币有足够且合规的资产支持,如按照GENIUS Act规定的高流动性资产储备要求,合规工具需能对此进行有效审计与监督,保障消费者权益。
交易监控功能上,以Chainalysis Sentinel为例,它可以实时监控35类风险行为交易。通过提供API,允许发行方在检测到可疑活动时采取诸如冻结地址、列入黑名单、停止交易、铸造或销毁代币等措施,有效防范诈骗、洗钱等非法交易行为。
制裁执行层面,当涉及到违反相关规定或受到制裁的实体时,合规工具要确保发行方能够配合执行制裁措施,比如禁止不合规的外国发行方进入市场,以及在必要时按照财政部长的协调要求,阻止相关外国实体的交易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金融秩序。
3. Chainalysis/Fireblocks等合规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稳定币市场的发展,涌现出了不少专业的合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如Chainalysis和Fireblocks等。
Chainalysis旗下的相关产品,如Chainalysis Sentinel,具备强大的交易监控能力,能够实时捕捉各类风险交易行为,为发行方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预警。一旦发现可疑活动,发行方借助其提供的API可迅速做出反应,保障交易环境的安全合规。
Fireblocks则开发了一套功能丰富的工具,除了具备类似的交易监控功能外,还包括可配置的合规政策、集成的KYT(了解交易)、AML(反洗钱)以及旅行规则合规功能。这些功能使得机构在处理稳定币相关业务时,能够更加便捷且全面地满足合规要求,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监管环境。
此外,还有TRM Labs、Elliptic和Polyflow等其他行业参与者也在积极构建稳定币的合规层,它们各自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解决方案,为稳定币生态的合规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安全的方向迈进。
4. 合规化对机构采用的推动作用
合规化对于机构采用稳定币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随着GENIUS Act等监管框架的建立,明确的监管要求虽看似增加了机构进入稳定币领域的门槛,但实则为机构提供了清晰的合规指引,降低了合规风险的不确定性。例如,企业清楚知晓在储备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具体规范,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身运营策略以满足要求。
另一方面,合规工具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不断完善,为机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机构在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资产管理等业务时,能够借助这些合规工具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如交易监控工具可及时发现并阻止非法交易,保障资金安全。这使得机构对稳定币的信任度大幅提升,进而更愿意将其纳入业务范畴,推动了稳定币在机构层面的广泛采用,加速了稳定币生态的发展与成熟。
链上外汇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1. 全天候交易市场的形成机制
随着美国监管机构批准稳定币的使用,更多国家纷纷效仿,推动稳定币及本国货币的数字化进程。这一转型催生了链上外汇市场(Onchain FX Market),带来了显著优势,其中之一便是形成了全天候市场。
在链上外汇市场的架构层面,可大致分为发行方和交易平台两个主要部分。诸多稳定币发行方,如Tether、Circle、Paxos等,以及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在推动稳定币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些链上项目也在尝试融入“DeFi”元素进行创新,例如Injective提供了24/7全天候的市场,并支持欧元(EUR)和英镑(GBP)交易且最高可达100倍杠杆;MentoLabs则利用CDP(抵押债仓)技术,让用户能够在直接持有基础资产的同时实现多货币敞口。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交易机会,也为用户开辟了新的收益途径,进而助力全天候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 Non-USD稳定币(EURC/CAD/BRZ)发展现状
目前,美元稳定币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份额高达99.79%,而欧元稳定币(EURC)仅占0.2%。主要的非美元资产发行方包括Circle、Paxos和Tether等。不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非美元稳定币交易的市场正在逐渐扩大。
除了EURC,新的稳定币如加拿大元(CAD)和巴西雷亚尔(BRZ)也开始进入市场,尽管它们目前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已初步展现出一定影响力。例如,由于竞争性的汇率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EURC呈现出增长趋势,其日活跃地址从今年2月的600个翻倍至1300个。
3. AMM平台的汇率竞争性分析
大部分美元/非美元的交易发生在自动化做市商(AMM)平台上,尤其是Aerodrome和Pancakeswap等平台。以Aerodrome为例,在其上进行USDC与EURC的兑换,即便考虑了滑点和交易费用(不包括法币与稳定币转换的费用),其汇率相较于传统跨境支付平台如Wise更具竞争力,兑换成本仍便宜约30个基点。
这种汇率上的优势使得AMM平台在链上外汇交易中吸引了不少用户,推动了链上外汇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美元稳定币的发展,进一步改变着链上外汇市场的格局。
4. 流动性瓶颈与法币转换效率问题
尽管链上外汇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链上流动性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链上流动性仍然较为稀薄,最大单一池仅包含约130万美元的EURC,这对于大规模交易而言显然是不够健康的,限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另外,法币(银行系统)与稳定币之间的转换效率低下,即法币与稳定币的转换磨损问题,仍是链上外汇市场竞争传统外汇系统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导致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用户可能面临较高的成本和不便,阻碍了链上外汇市场的高效运作和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链上外汇市场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未来发展态势值得持续关注。
收益生态的多元化创新
1. 收益策略演进(国债/货币市场/DeFi借贷)
在稳定币发展所推动的收益生态中,收益策略经历了显著的演进过程。其中,国债成为重要的收益来源之一。以Tether为例,其已成为美国国债投资规模第19大的实体,通过将稳定币储备投入国债市场,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
货币市场策略同样备受关注。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稳定币在货币市场中参与各类短期投资操作,借助货币市场工具的特点,实现资金的灵活配置与收益获取。
而DeFi借贷领域更是为收益策略开辟了新路径。借贷协议如Aave、Euler和Syrup等,通过为用户提供借贷服务,收取利息来创造收益。过去一年,杠杆敞口和收益农场的需求推动这些借贷协议的总锁仓量(TVL)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凸显了DeFi借贷在收益策略中的重要地位。收益型稳定币(Yield Bearing Stable,简称YBS)如Ethena和Sky的市值增长了6倍,达到60亿美元,也侧面反映了相关收益策略的成效。
2. RWA资产代币化的循环投资模式
RWA(真实世界资产)策略与DeFi元素的结合,尤其是循环投资模式,为收益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以ACRED(Apollo Diversified Credit Securitize Fund)为例,投资者可将$ACRED存入Morpho Blue市场,并以此抵押借出$USDC。借款人随后利用借来的$USDC再投资于$ACRED,形成杠杆循环。在此模式下,$ACRED投资者享受杠杆收益,而$USDC提供者(零售用户或基金)则赚取由$ACRED支付的利息。
这种新型收益来源由代币化的RWA资产生产,并依赖杠杆扩展。随着传统金融机构逐渐意识到可将复杂的收益策略和资产代币化产品带到链上并借入稳定币,该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只要底层资产(如年化收益率达7.7%的USCC)能为合格投资者提供可持续且有吸引力的收益,其市场潜力近乎无限。
3. 收益聚合平台(Cap Money/Perena)解决方案
随着收益策略和项目的增多,市场呈现碎片化态势,新用户往往难以抉择最佳收益方案。在此背景下,收益聚合平台应运而生。
Cap Money在megaeth平台上整合了所有顶级链上和链下收益策略,并将它们的敞口统一为一个稳定币或锚定资产。该资产不仅与任何DeFi协议兼容,还具备高度组合性。资金分配依据策略表现,形成自我强化市场,确保资本流向最优策略,优化用户收益体验。同时,Cap Money通过EigenLayer让资产持有者将资产委托给策略提供者,为稳定币持有者提供“信任”,资产持有者可获部分收益作为回报。
Perena则利用SOL区块链的优势,致力于构建统一的稳定币流动性层——StableBank。它整合了多种品牌稳定币的链上流动性,通过自动化做市商(AMM)以收据代币USD*表示,为SOL链上的稳定币交换提供最优汇率。在即将上线的Perena v2中,还将加入智能路由功能,支持多种货币及跨链交换功能。此外,Perena的StableBank网络通过与20多个项目合作,为USD持有者提供最佳收益和策略,连接起策略与用户。
4. 风险管理与合规平衡的实践探索
在收益生态多元化创新的过程中,风险管理与合规平衡至关重要。一方面,各类收益策略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例如在DeFi借贷领域,虽能创造可观收益,但也存在如智能合约漏洞、市场波动导致的抵押物不足等风险。对于RWA资产代币化的循环投资模式,也需关注底层资产质量变化、杠杆倍数过高带来的潜在风险等。
另一方面,合规要求日益严格。随着监管框架如GENIUS Act的出台,对稳定币相关业务的合规监管不断细化。企业需确保在开展收益相关业务时,满足诸如储备要求、信息披露、反洗钱(AML)等多方面的合规条件。像Coinbase收购Liquifi Finance后,开始提供税务报告工具并确保符合不同国家的合规要求。
在实践中,各项目和平台需不断探索如何在追求收益创新的同时,有效管理风险并严格遵守合规要求,以保障收益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未来趋势与生态整合展望
1. 监管框架对主流化进程的催化作用
曾经,监管问题被视作稳定币发展的阻碍,然而当下却已转变为推动其前行的强大动力。传统金融领域从业者过去因对稳定币缺乏理解、未达成共识,且合规工具匮乏,故而在涉足稳定币领域时踌躇不前。但随着稳定币监管框架逐渐清晰明确,如GENIUS Act等的出台,原有的阻力已然化为加速稳定币主流化进程的催化剂。据Fireblock的数据显示,监管框架使得企业对稳定币的信心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达80%,同时,86%的公司已构建起稳定币基础设施,这充分表明银行和各类机构早已为迎接这一转变做好了充足准备。
2. 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化发展
在稳定币的发展进程中,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新兴市场对于稳定币的需求尤为突出,例如在跨境支付方面,稳定币为其提供了无需许可的美元访问渠道,有效解决了传统跨境转账系统缓慢且不透明的问题,像ConduitPay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业务便因稳定币方案而实现了交易量的剧增。而在发达国家,除了支付场景的拓展,更注重在合规框架下的创新发展,如机构级的稳定币应用以及与传统金融体系更深度的融合等。
3. 机构级RWA策略的市场潜力
收益型稳定币只是收益市场的开端,未来传统金融的RWA策略与DeFi元素相结合,如循环投资模式,将吸引大量机构和基金的目光。以ACRED为例,投资者可将其存入Morpho Blue市场抵押借出USDC,借款人再用借来的USDC投资于ACRED形成杠杆循环,如此,ACRED投资者可获杠杆收益,USDC提供者也能赚取利息。只要底层资产能为合格投资者提供可持续且具吸引力的收益,这一市场规模便有望持续扩大,机构级RWA策略的市场潜力极为可观。
4. 碎片化收益市场的聚合需求
随着收益策略和相关项目的不断增多,市场日益复杂且呈现碎片化状态。新用户往往难以抉择将稳定币投向何处以获取最优收益,也不清楚如何基于风险进行投资组合分配,诸多优秀策略亦缺乏足够的公众曝光度。在此情形下,聚合平台的需求应运而生,类似Cap Money、Perena等项目正在构建此类平台,它们通过抽象复杂策略,使用户能轻松管理并部署资金进行收益农场,仅需支付少量管理费用,即可“一键”获取最佳收益,有效满足了碎片化收益市场的聚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