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分歧与鲍威尔政策立场分析

在当下的经济格局中,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备受关注,尤其在降息预期方面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博弈因素。

当地时间周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葡萄牙由欧洲央行主办的会议上参与发言,其核心议题围绕着诸多经济因素对美联储政策走向的影响。彼时,鲍威尔虽未对7月FOMC会议的降息与否做出明确预测,但表示未来经济前景将决定政策走向,且稳定的经济活动使得美联储有时间深入研究关税上调对物价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再考虑恢复降息事宜,其保留了多种政策选择。

当前市场对于美联储7月降息存在明显分歧预期。一方面,部分投资者鉴于美国4月和5月的通胀数据低于部分经济学家预期,提高了对美联储在今年下半年降息的预期;另一方面,美联储内部也存在不同观点,点阵图显示出官员们对未来利率路径的分化。

再者,关税政策与通胀数据对货币政策有着双重影响。鲍威尔指出,若不是担忧关税可能破坏美联储近年来压制通胀的最后阶段,今年很可能会继续逐步降息。美联储官员普遍预计今年夏天关税将推高物价,尽管目前物价尚未因通胀明显升高,但美联储仍需观察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是否会演变为更持久的通胀,以确定合适的货币政策。

981140be3a390bc3139291385b580c66_t0439ff7b70db5f93d6.jpg

鲍威尔的核心政策立场与考量

1. 强调政策灵活性:暂不承诺7月降息但保留可能性

鲍威尔在相关会议上针对7月FOMC会议的态度较为审慎,拒绝做出明确预测,称未来经济前景将决定政策走向。其表示美联储目前只是暂时观望,只要美国经济保持稳健,便认为谨慎的做法是等待、获取更多信息后再做决策。这种不轻易承诺7月降息却又保留其可能性的立场,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毕竟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关税政策影响等情况下,保持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美联储依据实际经济数据和发展态势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2. 关税影响评估的关键作用:暂停降息的核心考量因素

鲍威尔指出,稳定的经济活动使得美联储有时间去深入研究关税上调对物价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后再决定是否恢复降息,这也正是目前暂停降息的关键考量因素。从过往情况看,当看到关税的规模以及几乎所有对美国的通胀预测都因关税而大幅上升时,美联储便暂停了降息操作。因为关税变动可能对物价产生较大冲击,若在未充分评估其影响时贸然降息,可能引发通胀等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对关税影响的准确评估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

3. 对通胀数据的前瞻性判断:夏季价格波动的预判框架

在通胀数据方面,鲍威尔重申关税影响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的通胀数据中显现,但也承认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影响程度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到来时间可能早于或晚于预期等。美联储官员普遍预计今年夏天关税将推高物价,不过截至目前,物价并未因通胀而明显升高。鲍威尔预计夏季通胀数据将上升,同时其表示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通胀是否显现或未显现等情况,这种对通胀数据的前瞻性判断构成了其预判夏季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框架,以便能依据通胀实际走势来合理调整货币政策。

通胀与劳动力市场动态分析

1. 核心通胀指标走势:2.7%水平的政策意义

在过去两年显著下降之后,一项依据美联储偏好衡量方式所得的关键核心通胀指标,即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在5月稳定于略高于美联储2%目标的位置,达到2.7%。这一水平对于政策走向具有重要意义。美联储官员普遍预计今年夏天关税将推高物价,而当前的核心通胀指标走势是其评估通胀发展态势及后续政策调整的关键依据之一。若通胀持续高于目标水平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可能影响美联储对于降息等货币政策的决策,因为其职责在于维持低通胀和强劲就业,需密切关注通胀是否显现出偏离预期的走向。

2. 关税传导机制:企业利润压缩与价格传导的双重效应

关税调整对经济有着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关税上升可能压缩企业利润,如部分企业因进口原材料关税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在市场竞争压力下难以完全将成本转嫁至产品价格,从而利润空间被挤压,削弱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关税变动也存在价格传导效应,可能推高物价。美联储官员预计今年夏天关税将推高物价,但这一传导过程存在不确定性,其影响有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到来的时间也可能早于或晚于预期,政策制定者对此需保持关注并做好应对不同情况的准备。

3. 劳动力市场监测:渐进降温与意外疲软的观测阈值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美联储有着相应的监测考量。其预计劳动力市场会逐渐降温,并且会非常密切地关注任何意外疲软的迹象。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与经济整体形势紧密相关,渐进降温若在合理范围内,可能符合经济发展的自然周期调整。然而,若出现意外疲软,如失业率突然上升、就业岗位大幅减少等情况,且超出一定观测阈值,这将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也会成为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比如在决定是否降息以及降息幅度等方面。

美联储内部政策路径分歧

1. 点阵图揭示的决策层分化:7月vs9月降息派系

美联储6月会议虽一致维持利率不变,但点阵图显示出官员们对未来利率路径存在显著分歧。其中,10位决策者预计今年至少降息两次,部分官员如鲍曼和沃勒支持最早7月降息,他们认为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是一次性的,对经济影响有限,降息可适时推进。然而,有7位官员预测2025年不会降息,另有2位预计今年年底前只会降息一次,像鹰派的哈克就持反对7月降息的意见,鲍威尔则强调需观察夏季数据来做进一步决策。

2. 鹰派与鸽派的核心论战焦点:关税通胀持续性判断

在美联储内部,鹰派与鸽派对于关税对通胀的持续性影响判断不同。鹰派担心特朗普今年春天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可能重新点燃通胀压力,尤其在过去几年高通胀让企业更擅长提价之后,他们对降息持谨慎态度。而鸽派相对更关注经济增长的推动,认为关税更可能压缩企业利润、削弱经济活动并提高失业率,而非引发持续性和有意义的通胀,所以在合适时机可考虑降息以刺激经济。

3. 政策制定者的风险预案:应对通胀波动的弹性机制

面对通胀波动的不确定性,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们有着相应的风险预案。鲍威尔曾表示,关税影响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的通胀数据中显现,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其影响有可能高于或低于预期,到来时间也可能早于或晚于预期。政策制定者们对此有心理准备,会密切关注通胀数据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的相对稳定,确保在通胀波动下能有相应的应对机制来保障经济发展态势。

特朗普政府施压与政策博弈

1. 白宫与美联储的政策目标冲突:降息幅度与财政赤字

在经济政策层面,白宫与美联储存在明显的政策目标冲突。特朗普政府期望美联储大幅降息,如曾呼吁降息多达3个百分点,其目的在于减少美国的利息支出,以此来缓解财政压力。然而,美联储的职责是由国会授权的,主要聚焦于维持低通胀以及保障强劲就业,在其看来,这两个条件才是最终实现较低借贷成本的根基。美国国会中的共和党人推进减税法案,这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加剧财政赤字,而此前削减开支的尝试远未达预期,凸显出削减赤字的难度。这种财政状况与美联储政策目标的差异,使得双方在降息幅度等政策方面产生了冲突。

2. 政治压力下的美联储独立性维护策略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施压,美联储需极力维护自身的独立性。鲍威尔就曾遭到特朗普及其高级顾问的罕见公开抨击,被指责具有党派倾向,但鲍威尔坚决否认。尽管如此,美联储仍需依据经济数据和自身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来制定政策。比如在考虑降息与否时,会综合评估诸如通胀数据、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单纯顺应政府的施压。就像鲍威尔强调要观察夏季数据,以确定关税引发的价格上涨是否会演变为更持久的通胀,进而决定是否降息,以此来坚守其政策制定的独立性。

3. 席位更替预期对政策连续性的潜在影响

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将持续到明年5月,而存在一种预期,即白宫可能会在10月或11月提名前任接班人,以填补明年2月即将空缺的董事会席位。这种席位更替的预期给政策连续性带来了潜在影响。新的决策者上位后,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政策目标的侧重点等都可能与当前有所不同,进而可能导致政策路径出现变化。这使得市场对于未来美联储在经济领域的政策走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各方也会更加密切关注这一动态对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市场预期与专家深度解读

1. 降息概率模型:70基点预期的定价逻辑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存在一定预期,其中有预期认为会降息70基点。这一预期的定价逻辑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一方面,近期美国部分经济数据表现,如4月和5月通胀数据低于部分经济学家预期,使得投资者对经济形势及美联储政策走向产生新的判断,从而影响对降息幅度的预期。另一方面,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可能对通胀、企业利润、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影响,也被纳入到市场对降息概率及幅度的考量之中,综合作用下形成了这70基点预期的定价逻辑。

2. 「新美联储通讯社」的核心判断:政策转向触发条件

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知名财经记者Nick Timiraos指出,鲍威尔近期言论显示其在努力保持政策灵活性。其认为美联储降息策略可能转变,尤其是若最终关税上涨幅度低于特朗普4月所宣布的水平。过去美联储需清晰经济恶化迹象才降息,而现在若夏季就业数据疲软且价格涨幅低于预期,可能就足以推动降息。这意味着这些情况成为了政策转向的潜在触发条件,反映出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多方面考量因素。

3. 花旗等机构的时点预测分歧与依据分析

在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中,不同机构存在时点预测分歧。如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降息70基点,而花旗仍预计9月首次降息,不过也承认7月降息可能性增加。花旗等机构的预测依据各有不同,会综合考量诸如通胀数据走势、关税政策后续影响、劳动力市场动态等诸多因素。通胀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关税对企业利润及物价的实际传导情况、劳动力市场是逐步降温还是出现意外疲软等,都在机构分析美联储降息时点的考量范围内,进而导致了预测上的分歧。

46a4bf784596a53e9b0cc0419306945f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0310%2F9fdb3b52j00q6yhh1002td200u000kvg00u000kv.jpg&thumbnail=750x2147483647&quality=85&type=jpg.jpg

未来政策路径展望

1. 夏季数据窗口期的关键观测指标

在经济政策领域,夏季数据窗口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就如同传统经济领域需关注特定时段数据以制定政策,此阶段对于经济各行业而言,诸如经济增长指标、就业数据、通胀率等指标至关重要。经济增长指标可反映整体经济态势,就业数据能体现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率则关乎物价稳定。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将为后续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供关键参考依据,助力政策制定者精准把握经济发展态势。

2. 关税政策调整对货币政策的反向作用机制

在传统经济格局下,关税政策调整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复杂影响。当关税政策趋严,可能导致进口成本上升,推高物价,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若关税政策放宽,可能降低进口成本,缓解通胀压力,为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灵活性。这种相互作用机制体现了经济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政策制定者需综合考量不同政策的相互影响,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3. 经济软着陆目标下的政策组合优化空间

在追求经济软着陆目标过程中,政策组合优化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合理搭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方面,可通过财政政策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刺激经济增长,同时避免过度负债;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能够在控制通胀、促进就业的同时,确保经济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