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大而美法案:3.3万亿减税与加密货币市场连锁反应

在2025年,一项被称为“大而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f 2025,缩写为OBBBA)的超级法案,成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领域的焦点。作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标志性立法,此法案承载着共和党的诸多规划,其内容涵盖税制改革、国防预算调整等多方面。

该法案的核心数据颇为惊人,预计在2025 - 2034年间通过减税政策减少联邦税收收入约3.3万亿美元(动态估算),同时增加约1500亿美元的国防支出,并且还将大幅削减支出约1.13万亿美元。此外,其可能导致美国债务上限提升至约5万亿美元的规模。

image.png

而马斯克针对此法案的态度极为强硬,甚至威胁若该“疯狂的支出法案”获得通过,他将在次日成立新政党进行抗议。这背后的核心矛盾在于,马斯克认为法案会使预算赤字大幅增加,比如预计下一财年赤字将增加6000亿美元,未来十年可能累计达到2.5万亿美元,这与特朗普政府此前宣称削减政府开支的目标相悖。而且法案中逐步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的条款也可能对特斯拉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分歧。

如此背景下,该法案在各方争议中前行,其后续走向及影响备受关注,尤其对于区块链相关领域,也可能带来诸多潜在的连锁反应。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架构与经济测算

3.3万亿美元减税政策的受益群体分析

“大而美法案”中的3.3万亿美元减税政策,其受益群体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从经济层面分析,减税政策往往更利于高收入群体及大型企业。高收入阶层可因税收负担降低而拥有更多可支配资金用于投资等活动,进一步增加财富积累。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减税能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这种减税模式可能导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底层群体在资源分配中相对处于劣势,难以充分享受到减税带来的红利。

1.13万亿美元支出削减重点领域(Medicaid与学生贷款)

法案计划削减约1.13万亿美元支出,其中Medicaid削减8000亿美元以及学生贷款计划改革节省3300亿美元是重点领域。Medicaid作为医疗补助项目,削减幅度较大,这可能影响到低收入群体及弱势群体获取医疗保障的质量与范围,增加他们在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而学生贷款计划的改革节省资金,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财政支出控制,但对于众多依赖贷款完成学业的学生群体而言,可能面临还款压力增加、教育机会受限等问题。

1500亿美元国防预算增量构成

该法案预计增加约1500亿美元的国防支出,主要用于导弹防御、弹药和舰船建造等方面。这一预算增量旨在强化美国的国防实力,提升在军事技术、装备等领域的水平。从经济角度看,国防预算的增加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军工企业订单增多,拉动上下游产业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可能挤压其他民生领域或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分配。

CBO预测的3.3万亿美元赤字增长模型

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法案在2025 - 2034年间预计增加3.3万亿美元赤字。这一赤字增长模型反映出法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大规模的减税与支出削减调整未能有效平衡财政收支,长期来看,高利率及私人投资挤出效应等因素可能进一步恶化财政状况,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对美元信用体系等产生潜在冲击。

阶层分化效应:顶层10%购买力提升vs底层10%下降4%

在法案实施影响下,阶层分化效应明显。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若法案以众议院版本实施,顶层10%家庭的购买力将增加近3%,而底层10%家庭的购买力在2026 - 2034年间会减少4%。这种差异体现了法案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可能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对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立法博弈中的政治生态分裂

1. 共和党温和派与强硬派的福利政策拉锯战

在围绕“大而美法案”的立法博弈中,共和党内出现了明显分歧。部分强硬派秉持进一步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立场,他们认为此举有助于控制财政支出,实现更为紧缩的财政政策目标。然而,温和派则希望保留诸如医疗补助等重要项目,他们担忧法案若过度削减福利开支,可能导致赤字大幅增加,进而对低收入群体造成严重冲击。这种在福利政策上的不同主张,使得两派之间形成了拉锯之势,党内意见难以达成高度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案的推进态势。

2. 马斯克与特朗普决裂的深层原因(赤字争议 + 电动车政策冲击)

马斯克与特朗普在“大而美法案”问题上公然决裂,背后存在着深层次原因。一方面,赤字争议是关键因素之一。马斯克严厉批评该法案将致使预算赤字大幅攀升,据其预计,下一财年赤字可能增加6000亿美元,未来十年累计甚至可达2.5万亿美元,这与特朗普政府此前宣称的削减政府开支目标完全相悖。另一方面,法案中逐步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的条款对特斯拉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剧了马斯克的不满情绪。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3. 民主党程序性阻挠策略解析

民主党对“大而美法案”采取了一致的反对态度,并且运用了程序性阻挠策略。例如,民主党领袖舒默在参议院要求逐字朗读法案全文,以此来拖延投票进程,彰显出其强烈的抵制决心。他们认为该法案通过削减低收入群体的医疗和福利支持来为富人减税,是典型的“劫贫济富”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故而极力阻止法案的顺利通过。

4. 国际资本对第899条款的敏感反应

从国际视角来看,法案中的第899条款“执行针对不公平外国税收的补救措施”涉及报复性税收内容,这引发了国际资本的高度关注与敏感反应。外资原本对法案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其刺激措施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政策对GDP约1%的负面影响。但第899条款使得外资担忧自身投资动机可能受到抑制,同时也对美元的稳定性产生了疑虑,进而影响了国际资本对该法案的整体评估与后续投资决策。

加密货币市场的潜在连锁反应

1. 财政赤字扩大对比特币战略储备地位的强化作用

“大而美法案”预计将导致美国政府新增巨额赤字,规模约达5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势必削弱市场对美元和美债的信任度。外资减持美债已然成为一种结构化趋势,而流出的资金往往会寻找其他价值存储渠道。在此情形下,比特币作为一种全球储值资产,其地位愈发凸显。尤其在比特币已被纳入美国战略储备资产的背景下,财政赤字的扩大进一步强化了比特币的战略储备地位,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比特币领域。

2. 减税政策创造的数字资产投资宽松环境

法案中的减税政策及财政刺激措施,为加密资产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宏观投资环境。例如资本利得税的优惠政策,能够有效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数字资产。这不仅为加密货币市场引入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流,而且进一步巩固了美国作为全球加密货币中心的地位,促进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3. Lummis提案中的挖矿/质押新规前瞻

相关报告提及,怀俄明州共和党参议员Cynthia Lummis计划提出的数字资产立法方案,拟作为“大而美法案”的修正案纳入其中。该方案涉及对挖矿、质押等细分领域的具体规定,同时涵盖对600美元最低限额、外国投资者税收等普惠性政策的制定。这反映出监管层在努力平衡加密行业发展与税收管理之间的关系,其具体实施细则及影响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4. 市场资金流动数据:Coinbase流出与巨鲸吸筹现象解读

市场动态显示,自5月以来,Coinbase等交易所出现了超过10万个BTC的流出情况。然而,与此同时,巨鲸却在持续吸筹,这一现象表明市场对比特币的长期看涨情绪依旧十分强烈。尽管有资金从交易所流出,但巨鲸的吸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信心,也从侧面反映出比特币在市场中的吸引力以及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积极预期。

法案实施后的多维度影响展望

1. 国家战略级比特币储备的实施路径

在2024年美国共和党的政党纲领已明确对加密货币的支持态度,且有设立“战略比特币储备”的行政命令,将比特币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产。随着“大而美法案”实施,若其导致如预计的大规模财政赤字,可能进一步推动比特币战略储备地位的强化。一方面,财政赤字扩大使得市场对美元和美债信任度降低,外资流出美债后可能流入比特币等资产,从市场资金流向角度为比特币储备提供了更多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法案中的减税等政策为加密资产营造的宽松环境,也有助于比特币在储备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进而为其储备规模的扩大及运作模式的完善提供契机。

2. 移民政策收紧对科技产业区块链人才流动的影响

“大而美法案”涉及移民政策调整且有强硬转向趋势。科技产业中区块链领域对高端人才需求旺盛,移民政策收紧可能限制国外优秀区块链人才流入美国。一方面,一些原本计划前往美国从事区块链相关研发、创新等工作的海外人才,可能因移民门槛提高、签证获取难度增大等因素而放弃,导致美国科技产业区块链领域人才补给渠道变窄。另一方面,已在美国的区块链人才,若其移民身份受到影响,也可能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这对美国保持在区块链科技产业的领先地位及创新活力会带来一定挑战。

3. 赤字经济模型对美元信用体系的长期冲击

该法案预计将导致美国政府新增巨额赤字,这种赤字经济模型会对美元信用体系产生长期冲击。随着赤字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会逐渐动摇。在加密货币领域,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作为潜在的全球储值资产,其相对优势会更加凸显。因为投资者担忧美元信用因赤字问题而受损,会寻求其他更具稳定性和保值性的资产,这可能促使更多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比特币等加密资产,进而加速美元信用体系的不稳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带来严峻考验。

4. CeFi与DeFi监管框架的潜在联动效应

相关数字资产立法方案计划作为“大而美法案”的修正案纳入其中,涉及对挖矿、质押等细分领域规定以及普惠性政策制定。这反映出监管层对加密行业的监管意向。在此背景下,CeFi(中心化金融)与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监管框架可能产生潜在联动效应。一方面,对CeFi机构如加密货币交易所等的监管加强,可能促使部分业务或资金向DeFi领域转移,因为DeFi相对更具去中心化、自主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规避部分中心化监管压力。另一方面,监管层对DeFi的逐步关注与规范,也可能借鉴CeFi已有的一些监管经验与模式,使得二者监管框架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加密金融行业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