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X链上转型:挑战、策略与行业影响深度剖析

在当今区块链领域的发展态势下,中心化交易平台(CEX)正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其链上转型已成为行业焦点,背后存在着复杂的背景与核心矛盾亟待剖析。近年来,CEX的营收状况不容乐观。以Coinbase为例,其最新财报显示交易手续费收入从2024年的47亿美元锐减至2025年Q1的13亿美元,环比下降19%,且BTC和ETH交易量占比下降,营收愈发依赖山寨币板块,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Binance同样面临交易费下滑困境,据TokenInsight报告,其2024年底至今平均交易手续费收入创三年新低。与此同时,链上协议发展迅猛,如Hyperliquid等对用户和流动性产生虹吸效应,不断分流CEX的资源,加剧了竞争态势。

传统CEX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围绕流动性展开了激烈争夺。一方面,CEX在努力拓展业务维度,试图从链下到链上、从散户到机构、从主流币到山寨币实现“补血”,像Coinbase接入Base链上的DEX路由,Binance推出Alpha计划等。另一方面,DEX不断完善交易机制,部分产品使用体验已可媲美CEX且交易过程更透明,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资金,使得CEX不得不重视并参与到这场流动性的争夺战中。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后续将围绕三大核心维度展开深入分析。首先是动因层面,详细探究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着CEX进行链上转型,诸如营收压力、竞争态势等。其次是策略维度,剖析头部CEX如Coinbase、Binance、OKX、Bybit等各自采取的链上战略布局及其特点。最后是行业影响方面,研究CEX链上转型对整个区块链行业在交易模式、用户行为、监管等多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全面呈现这一转型过程中的诸多关键要点。

驱动CEX链上转型的核心动因

1.1 交易手续费收入断崖式下滑(Coinbase/Binance数据对比)

中心化交易平台(CEX)在营收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交易手续费收入呈现断崖式下滑态势。以Coinbase为例,其最新财报显示,交易手续费收入已从2024年的47亿美元大幅腰斩至2025年Q1的13亿美元,环比下降达19%。同时,BTC和ETH的交易量占比也由2023年的55%降至36%,这意味着其营收结构逐渐偏离主流币交易,对波动性更大的山寨币板块依赖度增加。

Binance同样未能幸免,据TokenInsight报告,其2024年底至今的平均交易手续费收入创下三年新低,尽管其在市场份额上依旧保持领先地位,但交易费下滑的趋势已然对其营收造成显著影响。这种交易手续费收入的锐减,使得CEX不得不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链上转型成为其重要考量方向。

1.2 山寨币交易占比激增导致的营收结构失衡

随着市场发展,CEX平台上山寨币交易占比出现激增情况。如Coinbase,营收结构日益依赖山寨币板块,这带来了营收结构的失衡问题。山寨币本身具有较高的波动性,其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虽然在某些时段可能带来较高的交易收益,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过度依赖山寨币交易使得CEX的营收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一旦山寨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或低迷行情,CEX的整体营收将遭受重创。为了改善这种营收结构失衡的状况,CEX需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链上业务所蕴含的多样机会成为其调整营收结构的潜在途径。

1.3 链上协议(如Hyperliquid)对用户和流动性的虹吸效应

链上协议的发展对CEX产生了显著的虹吸效应,以Hyperliquid为例,其在市场上吸引了大量用户和流动性。Hyperliquid目前每天拥有大约1万到2万名活跃用户,总用户数约达60万,其中2到3万名核心用户贡献了近10亿美元的收入,且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

这些链上协议凭借其自身优势,如交易过程更透明等特点,吸引了原本属于CEX的用户资源,导致CEX的用户流失和流动性被分流。面对这种情况,CEX为了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和流动性,不得不加快链上转型的步伐,以提升自身在链上业务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抵御链上协议带来的虹吸冲击。

1.4 监管压力与合规成本攀升的双重挤压

在当前环境下,CEX还面临着监管压力与合规成本攀升的双重困境。随着监管要求的日益严格,CEX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以满足合规标准。例如,在开展各类业务时,需遵循相关的反洗钱、用户身份验证等规定,这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

合规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CEX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同时,监管压力也限制了CEX的一些业务拓展和运营方式。为了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CEX寻求通过链上转型,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来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降低合规成本,进而在新的业务领域中寻求突破与发展。

2.1 Coinbase:Base链生态反哺策略与机构级DEX整合

Coinbase在链上布局方面采取了接入DEX交易以及已验证资金池的策略。2025年加密货币峰会上,Coinbase消产品管理副总裁宣布将Base链上的DEX集成进Coinbase主应用程序,实现未来应用内嵌DEX交易。通过Base原生路由,能交易任何链上代币并包装为经过KYC验证的资金池,使机构得以参与其中。

Coinbase拥有庞大用户群体与客户资产,其超一亿注册用户、每月800万活跃交易用户,平台上客户资产价值达3280亿美元。且自2024年起,机构客户交易量占比持续增高。随着Coinbase集成Base上的DEX,有望为Base链上数以万计的代币引入大量流动性,同时Base生态产品也将获得与现实世界合规通路的可能。例如Base最大的原生DEX Aerodrome,在作为首批内嵌在Coinbase主站的交易路由后,近一周涨幅达80%,市值上涨近4亿美元。

不过,社区对此策略看法不一,有KOL并不看好,认为Coinbase只是模仿皮毛;也有KOL指出其与Binance Alpha机制不同,对Base链的增益显著。此外,Coinbase对链上流动性的影响不止于此。因Coinbase等平台动作,如宣布在美国推出永续期货产品,可能会吸引Hyperliquid的大量核心用户,这些用户此前因受限无法在其他主要CEX进行永续合约交易,而Coinbase能提供更安全、便捷且获监管支持的服务,对他们颇具吸引力。

2.2 Binance Alpha:重构一级市场定价机制与散户参与革命

2024年加密市场环境促使Binance推出Binance Alpha。当时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定价机制失效,项目估值虚高、发币周期拉长、普通用户参与门槛抬升,代币上线后常出现价格塌缩等情况。Binance Alpha最初是Binance Web3钱包中探索优质早期项目的功能,后演变为重塑链上一级市场定价机制的关键工具。

Binance曾尝试多种方式修正新币上线后的定价失衡但效果不佳,而Binance Alpha上线后,已引入来自多个链生态的190余个项目,形成由Binance主导的链上早期项目发现与预热平台,为其重新掌握初级定价权提供了路径。并且Alpha Points机制上线后,吸引了大量散户参与,甚至破圈至Web2领域,收益可观。

然而,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ZKJ等代币上线alpha后暴跌,引发对其“合规性”的担忧,社区对此褒贬不一。但也有KOL高度赞赏Binance Alpha,认为其能瓦解北美VC的一级定价权、卷死其他交易平台的山寨上币市场等,完成了重要目标。

2.3 OKX全栈式基建:从钱包生态到公链布局的Web3操作系统

OKX致力于构建连接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桥梁,是除Binance外较早且系统化布局链上基础设施的中心化交易平台之一。其采用“全栈式建设”构建Web3操作系统,与CEX用户资产形成闭环。

OKX的建设重心之一是OKX Wallet,这是支持超过70条公链的非托管钱包,在Web3板块集成了Swap、NFT、DApp浏览器、铭文工具、跨链桥和收益金库等功能,是OKX Web3战略的核心枢纽,不仅连接用户与链上资产,还打通了中心化账户与链上身份之间的通道,深受新人喜爱。

另一方面,OKX早在2020年便启动OKExChain(后更名为OKTC)这一兼容EVM的L1公链,虽未获大力推崇,但为配合链的建设,同步推出了区块浏览器、开发者门户、合约部署工具、水龙头服务等基础组件,鼓励开发者在其生态内构建DeFi、GameFi与NFT应用,还通过举办黑客松、启动生态扶持基金等方式,正在形成一个拥有完整闭环的链上生态系统。据市场估计,其在链上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已超过1亿美元。

2.4 Bybit轻量化路径:Byreal与Mega Drop的链上二重身构建

Bybit在链上战争中的策略相对“克制”,围绕“用户入口”、“链上交易”、“公平发行”三个方向轻量化推进。

首先,Bybit于2023年起推进Web3品牌独立化,推出Bybit Web3钱包,将Swap、NFT、铭文、GameFi等核心功能嵌入其中,钱包还集成DApp浏览器、空投活动页面、跨链聚合交易等能力,支持EVM链与Solana,旨在成为CeFi用户迁移至链上世界的轻量化桥梁,不过在钱包市场竞争中未掀起热潮。

随后,Bybit将目光投向链上交易和发行平台,推出部署在Solana上的Byreal,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复刻中心化交易平台的“撮合体验”,通过RFQ(Request for Quote)+ CLMM(集中流动性做市)混合模型实现低滑点交易,并嵌入公平发行(Reset Launch)与收益金库(Revive Vault)等机制,测试网将于6月30日启动,主网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推出。

此外,Bybit在主站推出了Mega Drop,已进行4期,采取质押自动获取项目的代币空投的模式,当前收益估算约为质押5000美元每期能获得约50美元左右的收益(因项目优劣有所不同)。总体而言,Bybit通过这些组件建立连接CeFi用户与DeFi场景的桥梁,拓展其链上的发现力与发行力。

3.1 交易所角色演变:从流动性中介到链上生态构建者

在CeFi与DeFi融合的进程中,交易所角色正经历显著演变。传统上,中心化交易所(CEX)主要充当流动性中介,为买卖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通过收取交易手续费盈利。然而,随着链上生态的发展,如Hyperliquid等链上协议对用户和流动性的虹吸效应,CEX面临着巨大挑战。

如今,头部CEX纷纷开启转型之路,试图从单纯的流动性中介转变为链上生态构建者。以Coinbase为例,其将Base链上的DEX集成进主应用程序,不仅是为了引入更多链上代币交易,更是在构建一个涵盖CeFi与DeFi的综合生态,让机构和散户能在合规框架下参与更广泛的链上资产交易。

同样,Binance推出的Binance Alpha计划,通过引入众多链生态项目,形成早期项目发现与预热平台,这已然超出了传统交易所的范畴,开始涉足链上项目孵化与定价机制塑造,助力构建更为丰富的链上生态体系。

3.2 定价权争夺战:传统上币机制VS链上发现协议

定价权的争夺在CeFi与DeFi融合中愈发激烈。传统CEX的上币机制,如投票上币、荷兰拍卖等方式,在当下交易体量和监管框架下暴露出诸多弊端,常出现新币上线后定价失衡的情况,像“开盘即巅峰”后的价格塌缩现象屡见不鲜。

与之相对,链上发现协议逐渐兴起,以更为去中心化和透明的方式来发掘有潜力的项目及确定其合理价格。例如Binance Alpha上线后,虽有争议,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对原有上币体系的策略性替代,通过引入多个链生态项目,试图重新掌握初级定价权。而Coinbase等接入DEX及验证资金池的举措,也意在借助DeFi的优势,结合自身的合规与用户资源,在定价权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

3.3 用户行为迁移:从「托管依赖」到「无许可优先」的范式转换

用户行为在这一融合背景下也发生着明显迁移。以往,CEX用户习惯依赖平台的托管服务,省心省力但相对缺乏自主性。随着DeFi理念的传播以及一些DEX在交易体验上的不断优化,用户开始逐渐关注“无许可”模式带来的优势。

比如,当越来越多的DEX完善自身交易机制,能提供与CEX相差无几的使用体验且交易过程更透明时,不少用户开始尝试摆脱对CEX托管的完全依赖,转向更具自主性的无许可交易模式。这种范式转换并非一蹴而就,但已成为行业变革中不可忽视的趋势,促使CEX不得不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用户需求。

3.4 监管套利与合规创新的博弈新战场

在CeFi与DeFi融合进程中,监管套利与合规创新形成了新的博弈战场。一方面,部分链上项目可能利用监管尚未完全覆盖的空白区域,通过一些创新模式吸引用户和资金,实现所谓的监管套利。

但另一方面,CEX作为受到较多监管关注的主体,在向链上转型过程中,也在努力寻求合规创新之路。像Coinbase借助自身的合规优势触达Base生态,既拓展了业务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监管要求。而Binance推出的相关举措,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在满足监管条件下,通过创新机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场关于监管套利与合规创新的博弈正深刻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走向。

4.1 Hyperliquid引发的永续合约革命及其市场影响

自2020年4月dYdX推出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对开启衍生品之路后,Hyperliquid的出现极大地释放了该领域潜力。至今,Hyperliquid累计交易量超3万亿美元,日均交易量近70亿美元,其成功引发了永续合约革命。这使得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成为中心化交易平台不容忽视的力量,促使后者寻求新“增长锚点”,引发了围绕流动性与用户的“链上战争”。

4.2 CEX链上衍生品布局:Coinbase永续期货VS Byreal撮合机制创新

Coinbase等中心化交易平台积极布局链上衍生品。Coinbase计划在美国推出永续期货产品,凭借更安全便捷、无需自我保管且获监管支持等优势,有望吸引Hyperliquid的大量核心用户,冲击其业务。而Bybit推出的Byreal部署于Solana,采用RFQ + CLMM混合模型实现低滑点交易,并嵌入公平发行与收益金库等机制,复刻中心化交易平台撮合体验,在链上衍生品布局上走出独特路径。

4.3 流动性争夺终极形态:体验、安全与无许可的三角平衡

在当前市场竞争中,流动性争夺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体验、安全与无许可的三角平衡态势。DEX不断借鉴CEX优点重塑自身,CEX则试图绑定链上流动性。随着市场发展,社区玩家对区块链的关注点从单纯的“去中心化”转向“无许可”与“资金安全”,未来赢家将是能在这三者间找到最优路径的建设者。

4.4 下一周期胜负手:资本网络深度与用户信任通道构建

“链上战争”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用户主权与流动性主导权的争夺。未来谁能占据链上金融制高点,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强大的资本流动网络和深厚的用户信任通道。CEX与DEX界限渐趋模糊,下一个周期的胜者未必是最“去中心化”的,而可能是最“懂链上用户”的,能在多方面满足用户需求并建立深度信任关系者更具优势。

5.1 CeFi与DeFi界限消融的必然趋势

在当前区块链发展态势下,CeFi与DeFi界限的消融已呈必然之势。传统中心化交易平台(CEX)面临诸多挑战,如交易手续费收入下滑、营收结构失衡等,促使其向链上转型。而以Hyperliquid为代表的链上协议发展迅猛,不断分流传统CEX的用户与流动性。DEX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借鉴CEX的诸多特性,从交易界面到撮合方式等不断重塑自身,使其功能趋近于CEX。这种双向的发展动态,使得CeFi与DeFi的界限日益模糊,两者相互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

5.2 交易所价值定位的范式转移

随着行业发展,交易所的价值定位正经历范式转移。过去,交易所主要作为流动性中介存在,如今,其角色逐渐演变为链上生态构建者。像Binance通过Alpha计划重塑一级市场定价机制,试图重新掌握初级定价权;Coinbase则通过接入Base链上的DEX等举措,拓展业务边界。交易所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交易撮合,而是深度参与到链上生态的建设与发展中,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对整个链上生态的推动与塑造上。

5.3 用户主权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重构展望

当下已步入用户主权时代,对于金融基础设施的重构值得展望。用户对交易的需求已从单纯关注“去中心化”,转变为更注重“无许可”与“资金安全”。在此背景下,未来的金融基础设施需在体验、安全与无许可之间达成平衡。无论是CEX的转型,还是DeFi的发展,都应围绕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主权需求展开。如OKX构建Web3操作系统,试图打造一个能让用户在链上更便捷、安全地进行各类金融活动的环境。未来,能够构建起强大的资本流动网络和深厚的用户信任通道的建设者,将在这场重构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