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资产ETF与RWA链上化进程不断推进,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之间的边界正逐渐消融。在此背景下,股票代币化创新实践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一方面,加密与传统金融呈现融合趋势。诸多实例凸显了这一态势,如6月30日,Bybit与Kraken同步上线由瑞士合规资产代币化平台Backed Finance提供的“xStocks”产品,涵盖约60种股票和ETF代币,Kraken交易所联席CEO Arjun Sethi甚至预判股票代币化市场规模最终将远超稳定币。同日,美股券商巨头Robinhood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Arbitrum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支持超200种美股和ETF交易,引发其母公司股价单日大涨8%,创下上市以来新高。此外,Dinari获美国首个股票代币交易经纪商牌照,Coinbase也已向监管机构申请批准开展链上股票交易服务。
另一方面,近期股票代币化领域关键事件频出。除上述提到的Bybit、Kraken、Robinhood以及Dinari的相关动态外,还有如Ondo Finance推出相关RWA代币化市场,Compound创始人创立的新公司也有相关计划等,众多参与者的行动预示着股票代币化正从概念加速走向落地实践,逐渐融入金融主流领域。
基于此,为深入剖析股票代币化现象,本文将构建研究框架,重点围绕其技术实现、主流平台生态、行业变革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展望等方面展开。核心问题在于探究股票代币化究竟是能真正推动金融领域革新的颠覆性创新,还是仅仅如同过往加密市场的短暂炒作狂欢,进而帮助读者全面、深入理解这一金融创新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风险。
股票代币化的技术实现与核心优势
1. 定义与实现路径:实物锚定模式 vs 合成代币模式
股票代币化是将传统证券(如股票)转化为区块链上的代币形式。投资者持有的数字代币对应特定股票,享有与原始股票等同的权益,包括价格涨跌收益、股息等。
目前,业界主要存在两种实现路径。其一为真实股票1:1锚定模式,即由合规托管机构持有相应数量的股票,按照每持有1股实股就在链上发行1枚代币的比例进行铸造。这类股票代币有真实资产作支撑,类似由储备资产支持的稳定币。例如瑞士的Backed公司发行的bAAPL、bTSLA等美股代币,其背后由受监管的银行托管等值股票,并定期披露储备证明;Swarm平台发行的美股代币,其底层股票由托管机构持有且经受托人验证,每月公开储备情况,确保100%实物支持。
其二是合成代币/衍生品模式,此模式下不持有底层股票,而是通过预言机价格喂价和金融衍生品结构在链上模拟股票价格表现。比如Injective生态的去中心化交易所Helix推出的iAssets合成资产,把股票、商品、外汇等传统市场资产以纯粹合约形式搬到链上交易。此类合成股票代币并无托管的实物股票支撑,更类似于无期限合约或差价合约,完全依靠链上合约机制实现价格跟踪。
2. 突破交易时空限制的全球化特性
相较于传统证券市场,链上股票代币交易在突破交易时间和地域限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股票代币能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交易,即便在周末或传统市场休市期间,投资者也可自由买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只需借助一部手机或电脑,就能无障碍参与交易,无需受地域、时区或繁琐的跨境手续所限。例如Robinhood发行的美股代币,让欧洲用户能够像交易加密货币一样,随时随地买卖美国股票代币,无需开设美国券商账户,也不必担心交易时差问题,极大地提升了交易的便利性和全球化程度。
3. 结算效率与成本优化机制
区块链的点对点交易特性省去了中央托管清算机构,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人工审核流程,使得股票代币交易可实现实时结算,资金能够迅速到账。这一机制有望大幅降低交易费用和摩擦成本,业内普遍认为股票代币化可显著提高证券交易的结算速度并降低成本。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不仅提高了交易效率,也为投资者节省了交易成本,使得股票代币化在经济层面更具吸引力。
4. DeFi融合催生创新金融场景
股票代币化与DeFi的结合创造出了全新的用例。投资者可以像使用货币那样使用代币化股票,能够进行转账、持有、消费等操作,甚至可以将其作为抵押品进行借贷,且这一切都可在无中介、无国界、无延迟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加密钱包完成。例如,将苹果公司股票代币作为抵押品去链上借出稳定币,或者在DeFi池子中为特斯拉股票代币提供流动性以赚取手续费等场景,在传统股票交易中是难以想象的,但如今借助股票代币化与DeFi的融合成为了可能。这些创新用法有望释放沉睡的股权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为金融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机遇。
主流代币化平台生态全景扫描
1. xStocks:瑞士合规化实物锚定方案
在股票代币化的发展进程中,xStocks展现出了独特的模式与优势。2025年6月30日,瑞士资产代币发行商Backed携手Kraken、Bybit等多家机构合作上线了xStocks股票代币交易服务。其面向非美国地区用户开放交易,首批便支持涵盖Apple、亚马逊等在内的61种美国知名公司股票和ETF代币。
Backed作为少数持有合规资质的代币发行方,遵循瑞士DLT法案监管框架,为交易所和DeFi协议提供经过严格监管审查的代币化股票产品,有力地推动了股票代币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xStocks采用的是严谨的1:1实物抵押模式,即每在链上铸造1枚股票代币,就会在二级市场购置1股对应股票。相关资产由瑞士持牌托管银行妥善保管,并定期发布储备证明确保整个过程的透明性,让投资者能够清晰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
2. Robinhood:传统券商的Layer2转型战略
传统券商巨头Robinhood在股票代币化领域也有着重要举措。同样是在6月30日,Robinhood于法国戛纳发布会上宣布为欧盟用户推出基于以太坊的Arbitrum二层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支持超过200种美股和ETF交易,其中不乏英伟达、苹果和微软等知名企业的股票代币,且实现了工作日24小时不间断交易。
Robinhood承诺不收取额外佣金,同时支持股息发放。其通过与托管经纪商紧密合作,确保每枚代币都有1股实股作为坚实支撑,并能同步链上链下的结算与权益更新,使得持有代币者可获得与股票持有人同等的分红、拆股等权利。此外,Robinhood还公布了正在积极开发自有的Layer 2区块链“Robinhood Chain”,未来股票代币的发行和交易将逐步迁移至该专用链上。Robinhood Chain基于Arbitrum技术构建,专门针对代币化资产进行了优化,具备支持7×24小时交易、自托管和跨链桥接等一系列实用功能,Robinhood更是提出“免费代币化一切”的愿景,旨在未来十年构筑起覆盖全球真实资产的链上交易网络。
3. Dinari:美国首个持牌平台的B2B2C模式
Dinari于2025年6月成为美国首个获得经纪商-交易商(Broker-Dealer)注册的股票代币平台,其股票代币被称为dShares,发行在以太坊的Arbitrum One二层网络上。每当Dinari从证券交易所购入实际股票时,就会按照等值份额铸造dShares代币,严格实行1:1抵押制度。
作为在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注册的过户代理公司,Dinari直接负责管理和托管这些底层股票资产,以确保代币和股票能够一一对应。为满足严格的合规要求,Dinari对用户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KYC/AML),目前仅支持美国和加拿大用户注册,用户需提交政府签发的身份证明(驾照、护照等)和地址证明文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交易。在Dinari的平台上,已经提供了接近百种美股代币交易,涵盖苹果、亚马逊、微软、英伟达、Coinbase等热门股票。dShares持有者除了能够获得股票的涨跌收益外,还可领取股息,Dinari会将收到的股票红利换算为链上稳定币USD+发放给用户。在交易费用方面,Dinari有着明确的收费标准,若在以太坊主网执行交易,每笔订单收取10美元;若在Arbitrum等L2网络执行,则每笔收取0.2美元。并且,Dinari明确表示不会发行平台币,以避免与证券发行产生混淆。Dinari采取B2B2C模式,更倾向于将其合规交易接口集成到其他平台,而非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进行大规模推广。
4. Swarm/MyStonks: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探索
Swarm
Swarm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代币发行、流动性和交易的合规DeFi基础设施的项目,自2023年起便陆续推出了股票代币及黄金代币交易服务。用户可通过Swarm内置的去中心化交易应用dOTC,使用USDC等稳定币进行买卖操作,交易标的包括苹果(AAPL)、英伟达(NVDA)、微软(MSFT)、Coinbase(COIN)、特斯拉(TSLA)等12种美股代币以及实物黄金代币。
Swarm支持以太坊主网、Polygon、Base等多种网络,用户可在任意链上获取流动性最优价格,其交易手续费设定为0.25%。Swarm平台发行的股票代币由Swarm的子公司SwarmX GmbH负责管理,并且严格采取实物股票100%支撑模式,即所有代币对应的底层股票由合规托管机构持有,代币的受托管理人会进行验证,相关储备资产信息每月对外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去中心化的协议,Swarm没有强制KYC环节,用户只需自行遵守所在国法律即可,这一特点对全球用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MyStonks
去中心化协议MyStonks是运行在Base链上的新兴平台,推出了“Stonks 100”板块,提供95种美股和5种在美上市的加密/股票ETF代币交易,涉及苹果、亚马逊、迪士尼、谷歌、Meta、微软、英伟达等热门标的。MyStonks采用链上链下联动的机制,每当用户在链上买卖美股代币,MyStonks都会同步在场外以1:1比例买入或卖出真实股票,并由富达投资(Fidelity)担任托管。
当用户在MyStonks购买某支美股代币时,平台会在Base区块链上按1:1比例铸造对应代币并发送到用户链上钱包;当用户卖出时,平台执行相反操作,销毁代币并将所得稳定币返还用户。整个交易过程由Chainlink预言机提供链上价格喂价,平台收取0.3%的交易手续费。
5. Helix:合成资产的杠杆交易创新
Helix作为构建在Injective公链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原生支持跨链现货和永续合约交易。近期,Helix上线了13支美国股票的合成资产交易市场,涵盖Meta(FB)、特斯拉(TSLA)、英伟达(NVDA)、MicroStrategy(MSTR)、Coinbase(COIN)等科技及加密产业股票。这些合成股票在Helix上被称为iAssets,本质上是一种链上衍生品,其运作模式无需预先持有或托管标的股票,而是通过智能合约和预言机价格实现对标的资产价差的跟踪。
由于没有实物资产支撑,iAssets的交易方式与传统的加密永续合约类似,用户以USDT等稳定币作为保证金,可进行最高25×杠杆的7×24小时连续合约交易,所有头寸以USDT结算而非实物交割。Helix为吸引高频交易用户参与,提供了颇具竞争力的费率(挂单手续费0.005%,吃单0.05%),并推出了交易积分返佣等激励计划。Helix的这种模式代表了一种“纯链上”的股票代币化路径,它迎合了加密原生用户对高波动性和杠杆交易的偏好,但其iAssets没有现实股票支撑,因而更适合用作短线投机和对冲工具。
综上所述,这些主流的代币化平台在股票代币化的浪潮中,各自凭借独特的模式、战略以及创新点,在不同方面推动着股票代币化生态的发展,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机遇,共同塑造着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格局。
行业变革与结构性挑战分析
1. 加密平台与传统券商的功能趋同化
随着股票代币化的推进,加密平台与传统券商在功能上呈现出趋同化态势。以往,加密平台主要聚焦于数字货币的买卖交易,而传统券商则专注于股票等传统证券业务。如今,像Robinhood、Coinbase等加密平台纷纷涉足股票代币交易领域,使得投资者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同时配置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和苹果股票等传统资产的代币形式。这意味着加密平台正逐步拓展业务边界,从单纯的数字货币交易场所向涵盖传统资产的一站式金融平台演变。
这种功能趋同一方面为加密平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潜在的庞大收入来源,使其有机会争夺原本属于传统券商的用户群;另一方面,也促使传统券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业务模式,加快拥抱新技术以应对竞争,例如可能加快推出自有链上交易平台等举措,从而在用户、流动性和科技层面引发了双方新一轮的竞争格局。
2. 监管套利风险与合规路径探索
在股票代币化发展过程中,监管套利风险与合规路径探索是极为关键的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多数国家尚未明确股票代币的法律性质,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这就导致在实践中,部分股票代币平台可能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存在监管套利的风险。
早期诸如Binance、FTX等交易所曾尝试开展美股代币相关业务,但最终迫于监管压力而不得不关闭。虽然有像Dinari这样少数的平台成功走通了合规路径,然而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要实现全面合规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KYC/AML(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门槛的设置就是一把双刃剑。完全无门槛的匿名交易难以获得监管认可,但若是设置高度严格的实名制要求,又会使得习惯匿名操作的加密用户望而却步。因此,如何在方便用户与满足监管要求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是各个平台需要长期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3. 流动性碎片化与市场深度不足
就当前情况来看,股票代币化市场面临着流动性碎片化与市场深度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链上真实世界资产(RWA)整体规模约为230亿美元,而其中股票代币占比仅约3.13亿美元,这表明股票代币化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远未达到能够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体量规模。
与全球股市的庞大规模相比,链上股票代币市场的规模可谓微不足道,例如其总市值约3.13亿美元,月度交易量约0.71亿美元等数据都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这种流动性碎片化和市场深度不足的状况,不仅使得股票代币交易的活跃度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在具有较高流动性和市场深度的环境中进行交易。
4. 投资者认知鸿沟与产品差异化需求
投资者认知鸿沟与产品差异化需求也是股票代币化行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一方面,多数股票代币化平台本身尚不成熟,部分平台可能存在缺乏透明度或必要资质的问题,这使得投资者对其心存疑虑,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对于真正想交易美股的投资者而言,通过传统渠道(如境外券商开户、沪港通等)参与的门槛和成本并非高不可接受,甚至在部分合规的平台上进行链上交易的流程反而更加繁琐。
另一方面,从投资者偏好角度来看,对于偏好高波动、高收益的加密原生用户来说,股票的价格波动性相对有限。相较于动辄日内几十倍涨跌的山寨币或DeFi代币,苹果、微软等这类股票的波动区间显得较为“温和”,无法提供类似“币圈”那种强烈的刺激感。所以,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并推动股票代币化市场的发展,行业需要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和独特的链上金融玩法,比如将股票代币融入到DeFi收益策略中,作为抵押品参与借贷、与其他代币组成LP获取收益等,以此来填补投资者认知鸿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产品差异化需求。
未来展望:链上金融生态的范式重构
1. 监管科技(RegTech)与合规基础设施演进
随着股票代币化等区块链金融应用的发展,监管科技(RegTech)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旨在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助力监管机构更高效地监督金融活动,确保合规性。未来,RegTech有望实现智能化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链上交易,精准识别异常行为,如潜在的市场操纵、洗钱等风险。
合规基础设施也将不断演进。一方面,会建立更完善的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平衡KYC(了解你的客户)/AML(反洗钱)要求与用户隐私保护。另一方面,统一的监管标准有望形成,各国可能协同制定针对链上金融活动的规范,使股票代币化等业务能在清晰的监管框架下健康发展,减少因监管不确定性带来的合规隐患。
2. 跨链互通与全球结算网络构建
跨链互通是实现链上金融生态全球化的关键。不同区块链网络间的资产转移和信息交互将更加顺畅,打破目前各链孤立的状态。例如,通过跨链桥接技术,以太坊上的股票代币可与其他公链上的金融资产实现无缝对接,拓宽资产流通范围。
在此基础上,全球结算网络的构建将大幅提升金融交易效率。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特性,可实现实时结算,省去传统金融中繁琐的中间环节和较长的结算周期。这不仅能降低交易成本,还能使全球投资者在进行股票代币等交易时,享受到即时到账的便捷,真正实现无国界的金融交易体验。
3. 金融民主化愿景的实现路径
金融民主化旨在让全球更多人能公平参与金融活动,股票代币化为此提供了契机。首先,通过降低投资门槛,如将昂贵的蓝筹股代币化拆分成小额单位,使普通投资者也能涉足。其次,去除地域和时间限制,让投资者可随时随地参与交易,不再受传统金融市场营业时间和地域准入的约束。
再者,链上金融与DeFi的融合创造出更多创新金融场景,如将股票代币作为抵押品在DeFi平台借贷等。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资源的普及化,使金融服务更广泛地覆盖到全球各个角落,逐步实现金融民主化的愿景。
4. 传统金融与Web3价值的双向渗透
传统金融与Web3之间的价值渗透将日益加深。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看到了区块链技术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纷纷涉足链上金融领域,将自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代币化改造,如摩根大通等对数字证券结算网络的探索。
另一方面,Web3原生平台也在不断借鉴传统金融的成熟经验和规范运营模式,提升自身的可信度和稳定性。例如,一些股票代币化平台在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向传统金融靠拢。这种双向渗透将促使两者融合发展,形成全新的金融生态格局,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富多样且安全可靠的金融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