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加密监管新政引发行业动荡

匈牙利加密监管政策突发重大升级,给当地区块链行业带来冲击。

其一,新法规于7月1日起生效,其核心措施极为严苛。根据匈牙利最新修订的《刑法典》,新增“加密资产滥用”及“提供未授权的加密资产兑换服务”等罪名。在未获许可平台进行加密交易,依交易金额不同面临不同刑期,最高可达8年监禁,服务提供商违规运营最高也可判8年。且所有加密交易须经授权“验证者”审核并出具合规证明,否则交易无效并可能触发刑事处罚。

其二,约50万匈牙利投资者面临严峻法律困境。虽他们用合法申报收入投资加密资产,但新规框架模糊,许多人可能因过往或正在进行的加密活动面临刑事指控,且尚无明确合规指南,普通用户正常管理投资都有被起诉风险。

其三,Revolut暂停服务引发行业强烈震荡。7月9日,这家在匈牙利拥有超200万用户的机构宣布“直至另行通知”暂停所有加密货币服务,用户仅能转移现有加密资产,购买、充值和质押服务全面冻结。其虽在申请MiCA授权,但匈牙利央行要求的本地许可使流程更复杂,这一系列举措令行业合规路径陷入迷雾。

image.png

新刑法框架下加密活动的刑事化界定

1. 加密资产滥用罪与刑期分级标准

匈牙利最新修订的《刑法典》新增了“加密资产滥用”等相关罪名。依据新法,任何人在未经许可的平台开展加密货币交易,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刑期处罚。若仅在未经许可平台交易,最高可判处2年监禁;当交易金额超过5000万匈牙利福林(约合14万美元)时,刑期上限提至3年;而交易金额超5亿福林,刑期则延长至5年。

2. 服务提供商最高8年监禁的法律依据

针对未取得政府批准许可证而运营的服务提供商,法律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处罚措施,最高可判处8年监禁。此规定使得相关企业运营风险大增,新规的突然实施令众多企业和投资者措手不及。

3. 合规证明制度与交易有效性认定

新法要求所有加密交易,无论是代币与法币的兑换,还是与其他代币的兑换,都必须经过授权“验证者”审核,并出具合规证明。缺乏该合规证明的交易,在法律层面将被视作无效,参与此类交易有可能触发刑事处罚。不过,虽提及在某些门槛以下的交易可获豁免,但具体豁免标准尚未明确出台。

金融科技市场的连锁反应分析

1. Revolut暂停加密服务的合规考量

匈牙利新法规生效后,法律环境不明朗,合规路径陷入迷雾,这使得主要市场参与者如Revolut采取了暂停服务举措。Revolut在匈牙利拥有超200万用户,于7月9日宣布“直至另行通知”暂停所有加密货币服务。

其暂停业务主要是为确保完全符合匈牙利国内法律以及欧盟新出台的加密监管框架MiCA。在尚未明晰具体合规要求的情况下,Revolut为避免潜在法律风险,只能先暂停相关业务,等待监管路径清晰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2. 用户资产转移与质押功能冻结细节

尽管Revolut暂停了加密业务,但用户仍可将现有的加密资产转移至外部钱包。不过,购买、充值和质押服务已全面冻结。截至7月7日,Revolut甚至还完全冻结了加密资产余额,关闭了代币出售功能。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在满足合规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用户已有资产的相对安全,防止在合规调整过程中因业务继续开展而产生更多法律与运营方面的复杂情况。

3. MiCA授权与本地许可的双重合规困境

Revolut正在通过其欧盟实体申请MiCA授权,然而匈牙利央行额外要求的本地许可,使整个流程变得更为复杂。MiCA旨在为欧盟范围内的加密市场建立统一法律框架,但匈牙利在这一框架生效之际却出台更为严格的本地规定,要求企业同时满足本地许可要求。这就导致像Revolut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面临双重合规压力,既要符合欧盟层面的监管要求,又要满足匈牙利本地更为严格且细则尚不明确的许可条件,在合规操作上陷入两难困境。

匈牙利与欧盟监管体系的政策背离

1. MiCA框架下其他国家的过渡策略对比

欧盟的MiCA监管框架于7月1日生效,旨在为欧盟范围内的加密市场建立统一法律框架。然而,匈牙利却与这一协调化路径背道而驰,选择了极为严格的监管举措,将未授权的加密交易刑事化。与之不同的是,多个成员国为确保平稳过渡,选择推迟实施MiCA框架,以便能更好地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过渡策略,平衡监管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因仓促实施而给市场带来过大冲击。

2. 本地化监管加剧的法律不确定性

匈牙利此次出台的新规,如新增“加密资产滥用”等罪名,且在未发布合规指南的情况下就开始实施,使得法律环境不明朗。对于企业和投资者而言,不清楚具体的合规标准,也不知如何遵循规定。这种本地化的严格监管与欧盟整体的监管走向背离,地加剧了法律层面的不确定性。例如,大约50万匈牙利投资者在新规模糊的框架下,可能因过往或正在进行的加密活动面临刑事指控,普通用户正常管理投资都有被起诉风险。

3. 央行排除加密储备的政策导向分析

匈牙利央行于7月3日宣布将加密货币排除在官方储备之外,理由是加密资产波动性大且监管不明确。这一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匈牙利对加密领域的限制态度。央行强调需优先考虑储备资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重申对黄金和法定货币等传统资产的偏好。此政策导向不仅体现了匈牙利在加密监管上的独特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加密资产在该国发展前景的预期。

行业生态影响与未来政策博弈

1. 本地企业与国际平台的执法差异

在匈牙利新的加密监管政策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本地企业与国际平台面临着不同的执法境遇。对于在匈牙利注册的企业以及本地用户而言,他们正处于法律风险的笼罩之下。例如,按照新规定,在未获得许可的交易平台上进行加密交易等相关活动,可能会面临刑事指控,服务提供商若未取得政府批准许可证而运营,最高可判处8年监禁。

然而,像Coinbase或Binance等全球交易平台,针对它们的执法行动被认为可能性不大。这就导致了一个悖论局面:外国平台有可能继续为匈牙利客户提供服务,且几乎不会面临什么严重后果;而本地公司却时刻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这种差异无疑对本地的区块链行业生态产生了不均衡的影响。

2. 受教育群体政治倾向与政策关联性

匈牙利此次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对加密交易的严格打击等,似乎有着更广泛的政策趋势背景。批评者指出,这些政策主要影响到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选民群体。而通常来说,这部分人群并不支持执政的青民盟(Fidesz)党。由此可见,加密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政治倾向的群体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也会反作用于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行业生态的发展态势。

3. 监管沙盒可能性与行业自救方案探讨

面对如此严格且带来诸多不确定性的监管政策,监管沙盒的设立存在一定探讨空间。监管沙盒可以为区块链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可控的试验环境,在一定规则和监管下,让企业能够在有限范围内测试创新业务模式等,有助于平衡监管与创新发展的需求。

从行业自救角度来看,企业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监管动态,积极寻求合规路径,比如按照要求获取相关许可、通过授权“验证者”审核等。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等组织也可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行业内部沟通与协作,共同研究应对策略,推动行业在合规前提下的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当前严峻的政策形势对行业生态造成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