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新增加密资产继承功能 法律与实务双重解析

在区块链领域,加密资产的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币安在其更新的APP版本中新增“紧急联系人”及“遗产继承”功能,为解决web3从业者的加密资产继承痛点带来可能。

据相关数据,全世界每年因意外去世的人所持有加密资产价值超10亿美元,若未提前转移,存于交易所的可能被交易所继承,放于冷钱包的则会永久滞留。

对此,需从法律与实务双重角度构建分析框架。一方面关注实务操作中币安新功能如何落地生效,另一方面要考量其在不同法律环境下的合规性与可行性等诸多法律层面问题,以此深入剖析加密资产继承这一复杂难题。

加密资产继承的实务操作机制

币安紧急联系人功能解析

币安在更新的APP版本中增设了“紧急联系人”及“遗产继承”功能。据其官网介绍,用户可于APP内设置紧急联系人,当用户账户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默认12个月,也可自行设为2年、3年等时长)时,币安会联系该指定的紧急联系人。此紧急联系人存在获得用户账户资产继承权或所有权的可能性,且用户可随时对紧急联系人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这一功能从实务层面为解决去中心化交易所中休眠账户的加密资产继承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

休眠账户自动继承流程设计

在上述币安的功能机制下,当账户满足预设的休眠条件后,便会触发联系紧急联系人的流程。后续或许会涉及对账户资产情况的核实、相关身份验证等步骤,以确保资产能合理地向可能的继承人转移。不过,目前关于整套休眠账户自动继承的详细流程可能仍在不断完善与细化中,其需兼顾安全性、合规性以及用户权益等多方面因素。

用户自主管理权限分析

用户对于加密资产继承相关的设置拥有自主管理权限。一方面体现在可自主决定是否设置紧急联系人以及选择何人作为紧急联系人;另一方面体现在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整账户休眠时长的设定等。这种用户自主管理权限的赋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用户的意愿,使其能依据自身情况对加密资产的继承安排进行个性化配置,但同时也要求用户充分了解并谨慎行使这些权限,以保障资产继承事宜能按预期进行。

加密资产法律属性的司法认定演进

虚拟货币财产属性的司法判例支撑

在司法实践领域,诸多判例对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给予了支撑。例如深圳中院向人民法院报的供稿中便认可虚拟货币在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上的财产属性。从民事裁判角度来看,虚拟货币被认定具有排他性、可控性、流通性等特点,与虚拟货币商品类似,所以应当承认其具有财产属性。同时,在刑事审判领域,最高院的案例库中的相关案例也明确了虚拟货币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物,具备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属性。这些司法判例从不同层面为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认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民法典虚拟财产保护条款解读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货币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此条款彰显了我国民法典对于虚拟财产的保护态度。它从立法层面为虚拟财产包括虚拟货币的保护奠定了基础,意味着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虚拟货币作为一种虚拟财产形式,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障,为进一步探讨其在继承等法律关系中的处理提供了法律框架上的依据。

刑事司法对财物属性的认可

在刑事司法领域,对于虚拟货币财物属性的认可也较为明确。除了上述提到的最高院案例库案例确认虚拟货币属于刑法意义上的财物外,在相关司法政策文件中也有所体现。如我国早期的监管政策将比特币定性为“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后续更是将范围拓展至全品类的虚拟货币。这种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刑事司法对于虚拟货币作为具有特定财物属性事物的一种认可,在涉及刑事相关案件处理时,其财产属性的界定对于案件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继承权实现的法律冲突与挑战

交易所合规性与继承效力关系

在加密资产继承领域,交易所的合规性对继承效力有着重要影响。以币安为例,其虽推出如设置紧急联系人等便于加密资产继承的功能,但需考量交易所自身在不同地区的合规状况。如在中国,2021年9月15日十部委发布的相关通知明确禁止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内地居民提供服务。这就使得在内地,即便用户在境外合规交易所设置了继承相关操作,一旦涉及纠纷,可能因交易所违规展业而致使相关继承安排的效力受到质疑。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的冲突场景

当涉及加密资产继承时,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也可能产生冲突。比如,用户在虚拟货币交易所APP里设定好友作为紧急联系人并赋予其继承资产的权利(类似遗嘱继承安排),但若该交易所违反内地强制性规定而被认定相关操作无效,那么在用户过世后,其法定继承人可能会主张按法定继承来分配遗产,从而引发与遗嘱指定继承人之间的争议,就像前文所举张三、李四与张小三的例子,这种冲突场景在当前加密资产继承实践中是较为复杂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跨境服务禁令引发的司法困境

跨境服务禁令给加密资产继承带来了诸多司法困境。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虚拟货币交易及继承的规定存在差异,当出现跨境继承情况时,法院在判定继承有效性等方面面临挑战。例如,某用户在境外交易所持有加密资产并设置了继承安排,而其继承人在内地,因跨境服务禁令,内地法院需权衡境外交易所合规性、用户遗嘱有效性以及内地相关监管规定等多方面因素,这使得司法裁判在处理此类跨境加密资产继承案件时陷入困境,难以简单且明确地做出符合各方利益及法律规定的裁决。

行业生态与法律体系的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倒逼法律完善

在区块链领域,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如币安推出的“紧急联系人”及“遗产继承”功能等。这些创新举措虽在实务层面为加密资产继承提供了可能的解决路径,但也凸显出法律规范相对滞后的现状。随着各类创新应用的发展,原有的法律框架难以全面涵盖新出现的情况,例如虚拟货币的特殊属性及相关继承操作在现行法律中并未有十分详尽明确的规定。技术的快速推进正倒逼法律不断完善,以适应区块链行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与新需求。

交易所合规方案的进化方向

以币安为例,其通过设置紧急联系人功能来处理可能出现的用户账户休眠及资产继承问题,这是在合规探索上的一种尝试。未来,交易所的合规方案或许会朝着更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虚拟货币及相关业务的监管政策差异;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用户权益保障机制,确保在处理诸如资产继承等复杂事务时,既能遵循法律要求,又能最大程度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实现合规与用户服务的平衡。

数字遗产管理新生态展望

随着加密资产的逐渐普及,数字遗产管理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目前,虽有类似币安的功能尝试,但整体的数字遗产管理生态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有望形成一套涵盖法律界定、技术支持、平台协作等多方面的完善生态体系。法律上能清晰明确数字遗产的范畴、继承规则等;技术层面可提供更安全、便捷的资产转移与管理手段;各相关平台也能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数字遗产管理的规范化与专业化,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数字资产传承需求。